[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及复合材料拉索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91431.6 | 申请日: | 202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0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万水;岳汝;李书利;陈俊;付理想;周林云;符俊冬;申纪伟;周鹏;王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00 | 分类号: | E04C5/00;E04C5/16;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锚固 方法 | ||
1.一种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S1:将两个固定件对称固定,所述固定件为圆柱体;
S2:将复合材料索体两端分别平分为i股,形成位于两端的分股索体及位于中部的索体主体,每端分股索体分别在同侧固定件上缠绕k圈,固定件上、下两侧的分股数相同,使上、下侧分股索体在固定件上缠绕后对固定件的力矩相互抵消,分股索体由固定件自中间向两侧缠绕且两侧的分股数相同,使固定件在垂直于其轴向上的受力相互平衡;
S3:将所述固定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分股索体用胶黏剂粘结,并用胶黏剂将缠绕后的分股索体的尾端与所述索体主体粘合;
S4:对所述复合材料索体加温固化;
S5:在分股索体尾端与索体主体粘合处安装夹具,所述夹具将所述分股索体尾端和索体主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复合材料索体平分为i股,所述i值取4,8,…,4n,n为正整数,分股索体的部分股从固定件上侧开始缠绕,其他部分股从固定件下侧开始缠绕,所述固定件上侧开始缠绕的复合材料索体股数与固定件下侧开始缠绕的复合材料索体股数相等,使上、下侧分股索体在固定件上缠绕后对固定件的力矩相互抵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金属环,其包括水平段及位于水平段两端的两个S形段,水平段处的金属环的直径保持不变,沿远离水平段方向,S形段处的金属环的直径先变大后变小,再逐渐增大至固定数值保持不变;
在步骤S3中,i股所述分股索体在所述金属环的上下侧分别自中间向两端中的一端缠绕k圈,所述k值为正整数,索体缠绕于金属环上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复合材料索体绕杆自锁,其中,所述分股索体的第1圈缠绕于所述金属环的水平段,第1圈后依次叠加缠绕于所述金属环的s形段;金属环自中间向两侧的分股数相同,缠绕后的索体关于垂直于所述固定件轴线方向的中性面对称,使金属环在垂直于其轴向上的受力可以相互平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金属杆,其周壁设有多个螺距相同、旋向相反的螺纹槽,多个螺纹槽分别首尾相连;
在步骤S3中,i股所述分股索体在所述固定件的上下侧分别自中间向两端中的一端缠绕k圈,所述k值为正整数,索体缠绕于金属杆上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复合材料索体绕杆自锁,其中,所述分股索体在所述金属杆的螺纹槽中往复连续缠绕k圈,金属杆两侧的分股数相同,缠绕后的索体关于垂直于所述金属杆轴线方向的中性面对称,使金属杆在垂直于其轴向上的受力相互平衡。
5.一种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拉索锚固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拉索包括:
复合材料索体,包括索体主体及位于所述索体主体两端的两个分股索体,分股索体包括i股,分股索体的尾端与所述索体主体通过胶黏剂粘结;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有两个,两个分股索体分别缠绕于两个所述固定件,并通过胶黏剂粘结,两个所述固定件的轴线平行且在宽度上两侧对齐,并且两个所述固定件的轴线与所述复合材料索体的长度方向垂直;固定件上、下两侧的分股数相同,使上、下侧分股索体在固定件上缠绕后对固定件的力矩相互抵消,分股索体由固定件自中间向两侧缠绕且两侧的分股数相同,使固定件在垂直于其轴向上的受力相互平衡;
夹具,所述夹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夹具设置在所述索体尾端与所述索体主体粘合处,将索体尾端与索体主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索体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所述复合材料索体的纤维方向与所述复合材料索体的长度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宽度大于所述复合材料索体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9143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栅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扰流舵协同驱动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