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服务器水冷板结构及服务器散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99551.0 | 申请日: | 202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7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谷风宝;朱帅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杨彬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务器 水冷 板结 散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服务器水冷板结构及服务器散热系统,属于CPU散热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冷却介质进管、第一冷却介质出管、第二冷却介质进管、第二冷却介质出管和冷板壳体,冷板壳体通过翅片分隔为若干个第一空腔,第一冷却介质进管和第一冷却介质出管与第一空腔前后连通;翅片内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通过连接管连接,并形成两条逆向间隔分布的第二介质通道,第二冷却介质进管和第二冷却介质出管分别与两条第二介质通道的进出口连接。第一冷却介质进管向第一空腔内通入第一介质,通过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的多触点对流换热,把第二介质吸收CPU的热量带走,提高换热能力,实现更高设备换热效率、更高能效比和更低、更均匀CPU表面温度,保证CPU可靠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CPU散热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服务器水冷板结构及服务器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性能计算的发展、数据中心密集度的提升以及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单一的风冷散热已经不能满足服务器的散热需求,散热系统正在朝水冷散热、液冷散热及风冷水冷混合散热发展。
在风冷水冷混合散热系统中,依靠水冷对高功耗元件散热,带走服务器大部分热量,其余低功耗元件通过风冷散热,这种散热系统具有高经济性、高散热效率和环保的优势。传统的水冷板多采用铜或铝加工做成冷板与翅片来进行与水的热交换达到散热目的,其冷板散热片采用矩形或者阶梯型结构,导流换热效果较差;且常规冷板由于其换热介质流动的方向性,会使CPU表面温度不均,前后位置温度相差较大,降低了整体的换热能力,导致CPU性能不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水冷板结构及服务器散热系统,可以对CPU均衡散热,保证CPU表面温度的一致性,提高冷板整体的换热效率和能效比,极大提升CPU的计算密度和性能。。
本发明一方面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服务器水冷板结构,包括第一冷却介质进管、第一冷却介质出管、第二冷却介质进管、第二冷却介质出管和呈长方壳体结构的冷板壳体,冷板壳体内部空间通过若干个翅片分隔为若干个第一空腔,第一冷却介质进管和第一冷却介质出管分别与若干个第一空腔的前后端连通;翅片呈中空结构,其内形成第二空腔;若干个第二空腔通过设置于端部的连接管连接,并形成两条逆向间隔分布的S形的第二介质通道,第二冷却介质进管分别与两条第二介质通道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冷却介质出管分别与两条第二介质通道的出口端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还包括与第二冷却介质进管进口端和与第二冷却介质出管出口端连接的第二介质循环泵。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第二介质循环泵、第二冷却介质进管、两条第二介质通道、第二冷却介质出管形成循环系统内的第二介质采用氟利昂。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第二冷却介质进管与两个翅片的第二空腔连通位置分别设有电磁流量阀。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第一冷却介质进管的进口端与第一冷却介质出管的出口端与外部的冷却循环系统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第一冷却介质进管、第一空腔、第一冷却介质出管和冷却循环系统内的第一介质采用纯水。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第一冷却介质进管出口端设有与若干个第一空腔连通的分水器,第一冷却介质出管进口端设有与若干个第一空腔连通的集水器。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冷板壳体包括能够与CPU上侧贴附安装的下导热板、两端板和上盖板;翅片支撑设置于下导热板与上盖板之间,且两端板与若干翅片两端扣合连接;上盖板上阵列开设有与翅片内的第二空腔上侧连通的若干个补液口。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连接管通过卡扣定位安装于端板上。
本发明另一方面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995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