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纳米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05167.7 | 申请日: | 2022-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46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孙岩峰;盛学斌;沈思悦;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吉华江东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72;B01D53/58;B01D53/48;B01F21/10;B01F23/41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金方玮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纳米 除臭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纳米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复合型纳米除臭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5‑25份植物除臭成分、0.1‑10份化学除臭成分,0.1‑5份助剂与70‑120份溶剂。本发明将传统化学除臭成分和植物除臭成分联合使用,既保证了除臭效果,又使其对人体无害,同时节约了成本。本发明的复合型纳米除臭剂除臭效果好,对人体无害,优化了配方以降低成本,细化了液滴颗粒,使得其与臭气接触彻底,提高除臭效率与除臭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除臭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纳米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在分散染料的商品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尘雾和工业废气,其中可能包括硫酸雾,氨,苯胺,硝基苯,苯酚,丙酮,苯甲醛,醋酸丁酯等有害气体,且臭气浓度较高,对工厂所在区域内的大气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为维护厂区内大气环境质量,必须对这些产生的工艺废气和臭气进行治理,使其达到标准后才能排放。废气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化学除臭法和生物除臭法,其中物理吸附法只能对臭气颗粒进行吸附,不能改变臭气的性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在吸附饱和后无法重复利用,造成二次污染;生物除臭法虽然成本较低,无二次污染,但除臭反应时间长,不适合需要大量快速除臭的场合。
因此目前在化工园区内除臭大多采用化学除臭法,原理是利用氧化、还原分解、中和反应、加成反应、缩合反应、离子交换反应等将产生的恶臭物质变为无臭物质从而消除臭气。化学除臭法的优点是原料便宜易得,技术成熟,除臭效果明显,但由于化学除臭法所用原料的刺激性较强,对人体不安全,不适合在厂区内大量使用。因此急需一种成本低、危害小、除臭高效的除臭方法,以便在厂区内使用。
中国专利CN109045933A公开了“一种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除臭剂的成分包括水和活性成分,其中所述活性成分包括多元酸和水溶性三嗪类化合物,绿色植物提取液,活化剂。还包括了食用香精。但所用多元酸和水溶性三嗪类化合物均有一定的危害性,绿色植物提取液覆盖面较窄,不能对化工废气中的多种有害气体和臭气同时进行处理,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专利CN105536472A公开了“一种植物除臭剂配合洗涤除臭塔的除臭方法”,所用除臭剂为植物除臭剂、表面活性剂和水。该除臭剂除臭效果好,对人体无害,但其液滴颗粒较大,与臭气接触不够彻底,造成除臭剂的浪费,除臭速度不佳。而且由于是单纯的植物除臭剂,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纳米除臭剂,除臭效果好,对人体无害,优化了配方以降低成本,细化了液滴颗粒,使得其与臭气接触彻底,提高除臭效率与除臭速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复合型纳米除臭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复合型纳米除臭剂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纳米除臭剂,所述复合型纳米除臭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5-25份植物除臭成分、0.1-10份化学除臭成分,0.1-5份助剂与70-120份溶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合型纳米除臭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5-20份植物除臭成分、0.5-5份化学除臭成分,0.1-3份助剂与70-100份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合型纳米除臭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8-18份植物除臭成分、1-3份化学除臭成分,0.5-2份助剂与80-90份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植物除臭成分包括茶多酚、橘子皮提取物、丝兰提取物、柠檬酸、槐树树叶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樟树提取物、山茶花提取物、桉油、地衣提取物、薄荷油、丁香提取物、芦荟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没药提取物、槟榔树叶提取物、马尾草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化学除臭成分包括硫酸亚铁、氯化锌、氧化锌、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吉华江东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吉华江东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051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