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施夹器的手柄和施夹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411604.6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0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轩;江仁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英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8 | 分类号: | A61B17/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3 | 代理人: | 岑海梅 |
地址: | 215127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苏虹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施夹器 手柄 | ||
1.一种用于施夹器的手柄,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1),以及容纳在壳体(1)内的电池包(3)、电路板组件和直线驱动器(4);壳体(1)内形成连通的纵向容腔和横向容腔;
直线驱动器(4)固定安装于横向容腔内,并且构成直线驱动器(4)的各驱动件沿横向容腔延伸排列形成长条形,直线驱动器(4)的远端具有输出远近方向的直线运动的输出端,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夹仓组件工作的驱动轴(5),驱动轴(5)的远端能够穿过横向容腔的远端壁伸出壳体(1)以外;
直线驱动器(4)包括由近至远依次排列安装的旋转电机、减速器、螺杆和限制周向转动的推杆,减速器用于将旋转电机输出轴的运动减速后输出至螺杆,推杆螺纹套接于螺杆上作为直线运动的输出端;
横向容腔内还容纳有手驱机构,手驱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器传动连接,手驱机构动力输入端的转动轴向上固定有转动件(43),转动件(43)具有与壳体(1)外部连通的用于手驱件插入与转动件(43)形成共同转动连接的插槽;
电池包(3)固定安装于纵向容腔内,电池包(3)通过电路板组件与直线驱动器(4)电连接,电路板组件上安装有伸出壳体(1)以外用于控制直线驱动器(4)工作的按钮;
手柄还包括手驱件,手驱件的第一端位于壳体(1)外部用于用户手动转动,手驱件的第二端伸入壳体(1)内并插入插槽与转动件(43)形成共同转动的连接;手驱件包括由近至远依次连接的指环(61)和连接柱(62),连接柱(62)的自由端插入插槽与转动件(43)形成共同转动的连接,指环(61)绕连接柱(62)的轴向转动带动连接柱(6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施夹器的手柄,其特征在于,
直线驱动器(4)的机壳包括在上下方向上连接的第一机壳部(41)和第二机壳部(42),第一机壳部(41)在远近方向上长于第二机壳部(42),第二机壳部(42)位于第一机壳部(41)的近端;旋转电机、减速器、螺杆和推杆均安装于第一机壳部(41)内,手驱机构位于第二机壳部(42)内,转动件(43)的插槽与第二机壳部(42)外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施夹器的手柄,其特征在于,
直线驱动器(4)还包括用于控制旋转电机工作的电控组件,电控组件安装于第二机壳部(42)内;电控组件的连接导线通过开设于第二机壳部(42)远端壁上的集线孔(44)伸出直线驱动器(4)以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施夹器的手柄,其特征在于,
直线驱动器(4)还包括机壳,旋转电机、减速器、螺杆和限制周向转动的推杆均安装于机壳内部;
环绕横向容腔的内壁设置有适应机壳形状的第一支撑筋(14),直线驱动器(4)位于横向容腔内并放置在第一支撑筋(14)上;机壳的左侧壁上固定有第一减震垫(47),机壳的右侧壁上固定有第二减震垫(48),横向容腔内壁对应第一减震垫(47)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15),横向容腔内壁对应第二减震垫(48)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16),第一减震垫(47)发生弹性变形卡设于第一凹槽(15)内,第二减震垫(48)发生弹性变形卡设于第二凹槽(16)内;
第一支撑筋(14)对直线驱动器(4)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进行限位,第一减震垫(47)与第一凹槽(15)的配合、第二减震垫(48)与第二凹槽(16)的配合对直线驱动器(4)的前后方向进行限位,实现直线驱动器(4)在横向容腔内的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施夹器的手柄,其特征在于,
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71)和第二电路板(72),第一电路板(71)固定设置在纵向容腔内并位于电池包(3)的远侧,第一电路板(71)背离电池包(3)的一面上设置有向远伸出壳体(1)的操作按钮(73);第二电路板(72)固定设置在横向容腔内,并且第二电路板(72)位于第一机壳部(41)的上方,以及位于第二机壳部(42)的远侧;
第一电路板(71)与第二电路板(72)电连接,用于将操作按钮(73)触发的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二电路板(72);第二电路板(72)与直线驱动器(4)电连接,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直线驱动器(4)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英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英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16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