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塑积51GPa%级含铝冷轧中锰钢热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14382.3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7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景财年;李宁;林涛;刘磊;冯燕;李兆通;吴忠林;徐俊杰;杨楚;刘泽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6/00 | 分类号: | C21D6/00;C21D1/18;C21D1/26;C21D1/607;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42;C22C38/44;C22C38/48;C22C38/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塑积 51 gpa 级含铝 冷轧 锰钢 热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塑积51GPa%级含铝冷轧中锰钢热处理方法。具体热处理方法是含铝中锰钢在冷轧(CR)工艺的基础上,将其在AC1和AC3温度区间进行多次的短时循环退火预处理;再进行680℃退火保温10min;然后迅速转移至盐浴炉中,淬火温度为150℃、时间为90s,完成配分;最后,水淬(WQ)至室温。其中,每个短时循环退火预处理过程为:680℃退火,保温10min,然后水淬至室温;最终得到的中锰钢抗拉强度≥1300MPa,延伸率≥41.52%,强塑积≥51.07GPa%,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先进高强度钢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塑积51GPa%级含铝冷轧中锰钢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在全球节能与环保的大势所趋下,汽车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始终围绕着“绿色、低碳、轻量化”这一大方向进行,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第三代先进汽车用钢的性能指标已在研发中,相比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先进高强钢,以中锰钢为代表的第三代先进高强钢,因其合金化成本低并且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成形性而受到广泛研究,为更好的满足汽车安全件的吸收能和防碰撞变形能力,高强度、高延伸率、性能稳定的高强塑积先进高强钢成为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追求目标。
2003年Speer等在传统马氏体及贝氏体相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QP工艺,生产出具有TRIP效应的高强塑性QP钢。典型QP钢生产是将钢板加热至AC3温度以上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快速冷却至MS与Mf间温度进行碳配分保温一段时间,使C元素从富碳马氏体扩散到奥氏体中,实现部分奥氏体富碳而稳定性提高,进而可使其保留至室温,最后进行二次淬火至室温,获得马氏体与大量残留奥氏体组织。但是,在现有的热处理工艺中,单纯的QP处理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汽车钢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需要,传统经过QP处理的中锰钢虽然也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但强度和塑性匹配依然不够理想,成形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广大专家学者在QP热处理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Q-P-T工艺(淬火-碳配分-回火)、HS-QP工艺(热冲压成形工艺与QP工艺的结合工艺)、QT-P工艺(淬火-回火-配分)、DIQPB工艺(两相区形变保温-淬火-配分-贝氏体等温)、D-QP工艺(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淬火-配分)等热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在QP热处理工艺之前,通过设计新颖的预处理工艺,增加预处理工艺,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热处理方法。从而最大化提升中锰钢的塑韧性,获得具有高强度、高伸长率,高强塑积、综合性能显著提升的中锰钢,是本发明研究的重点。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强塑积51GPa%级含铝冷轧中锰钢热处理方法,其中,利用的含铝冷轧中锰钢化学元素质量百分比为C:0.15%,Mn:7.69%,Si:1.45%,Al:2.76%,Cu:0.51%,Mo:0.2%,Cr:0.35%,Nb:0.11%,Sc:0.05%,B:0.001%,Ni:0.027%,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将含有以上元素配比的含铝冷轧中锰钢进行以下热处理步骤:
(1)将所述的含铝冷轧中锰钢在AC1到AC3温度区间内的特定温度进行多次的短时循环退火预处理,其中,每个短时循环退火预处理为:680℃退火,保温10min,然后水淬(WQ)至室温;
(2)将经过循环退火预处理的含铝冷轧中锰钢放置于马弗炉中,马弗炉的温度为此含铝冷轧中锰钢的临界双相区温度AC1(650℃~680℃)以上,保温时间10min;
(3)将临界退火保温完成后的含铝冷轧中锰钢迅速转移至盐浴炉中淬火,盐浴炉温度为临界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Ms(80℃~100℃)以上,并控制时间为90s;
(4)最后水淬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43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渗漏水流防冻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碳化设备的PLC程序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