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自粘附、自修复的透明离子导电弹性体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414398.4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1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仁爱;徐友;李孟情;刘祝兰;曹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30;C08F2/48;C08F2/06 |
代理公司: | 无锡风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61 | 代理人: | 徐杰成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粘附 修复 透明 离子 导电 弹性体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水下自粘附、自修复的透明离子导电弹性体及其合成方法,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疏水性软硬单体、长链季铵盐和氢键供体按照一定摩尔比制备可聚合的疏水低共熔溶剂;然后在可聚合的疏水低共熔溶剂中加入引发剂制备预聚物溶液;最后将预聚物溶液通过紫外光或热引发聚合制备可水下自粘附、自修复的透明离子导电弹性体。本发明制备过程中不涉及有机溶剂和VOC,工艺简单、绿色、环境友好、成本低;透明离子导电弹性体在有水环境下仍具有强粘附性和即时自修复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弹性体材料领,尤其是涉及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弹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下自粘附、自修复的透明离子导电弹性体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自粘附、自修复材料在组织工程、柔性电子、智能包装以及环境和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大多数在空气环境中能够自粘附、自修复的材料,在水下不一定有同样的能力。这是由于水分子可以塑化并渗透到聚合物网络的内部,从而大大削弱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构建对水不敏感的自粘附、自修复材料是具有挑战性的。
现有的低共熔溶剂通常由廉价且安全的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组成,它们能够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而缔合,形成低共熔混合物。使用低共熔溶剂制备功能材料无疑是绿色、低成本的和有前途的,但迄今为止,大多数报道的低共熔溶剂是亲水的。根据现有的报告,当亲水低共熔溶剂中的水含量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就会失去其共晶特性。因此,使用亲水性低共熔溶剂制备的材料也极易受到外部水分子或环境湿度变化的影响,使其整体性能变差,如机械强度严重下降或丧失原有的功能,因而限制了低共熔溶剂的广泛应用。
因而,相比之下,疏水性低共熔溶剂在密度、粘度、酸度、极性、挥发性等方面比亲水性低共熔溶剂有很多优势。即使将疏水性低共熔溶剂与水混溶,依旧也可以产生明显的两相分离界面,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水分子的影响。然而,目前疏水低共熔溶剂的应用范围有限,具体的是指,在本领域技术范围内,尤其是在低共熔溶剂领域,目前还没有使用疏水低共熔溶剂来制备具有可水下自粘附、自修复、透明的、离子导电的弹性体。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自粘附、自修复的透明离子导电弹性体及其合成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难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自粘附、自修复的透明离子导电弹性体的合成方法,包括:
步骤S1:根据摩尔比例为2:1~1:2称取长链季铵盐和氢键供体,将两者混合,于60~90℃下反应,获得疏水性低共熔溶剂;
步骤S2:向疏水性低共熔溶剂中加入疏水性软单体和疏水性硬单体,进行均匀混合,获得可聚合的疏水低共熔溶剂;
步骤S3:向可聚合的疏水低共熔溶剂加入引发剂,进行均匀混合,获得预聚物溶液;
步骤S4:将预聚物溶液经过紫外光辐照或者热引发聚合反应,制备得到水下自粘附、自修复的透明离子导电弹性体。
疏水低共熔溶剂体系具有高度的可设计性,因而本方案内使用高透明、离子导电的疏水低共熔溶剂作为单体的微反应器,引入软硬两种类型的可聚合单体调控整体性能,同时利用疏水低共溶溶剂体系内丰富的氢键、π-π相互作用、阳离子-π作用、离子-偶极和疏水作用赋予制备具有高效动态相互作用的聚合物,这种相互作用即使在有水环境下也不受影响,保留了高透明、离子导电的特性,进而又实现弹性体即时的水下自粘附和自修复过程。
根据优选方案,在步骤S1中,长链季铵盐采用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四乙基氯化铵、苄索氯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优选方案,在步骤S1中,氢键供体采用百里酚、利多卡因、布洛芬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优选方案,在步骤S2中,疏水性软单体采用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疏水性硬单体采用丙烯酸异冰片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43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