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恒温焊锡炉校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22283.X | 申请日: | 202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2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程杨;冯永豪;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K1/022 | 分类号: | G01K1/022;B23K3/06;B23K3/08;G01K1/02;G01K1/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曾利平 |
地址: | 410205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 焊锡 校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温焊锡炉校准装置及方法,所述校准装置包括多通道温度记录仪以及设于炉槽内的多个温度传感器;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冷端分别与所述多通道温度记录仪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和分布位置由炉槽的形状、尺寸和/或熔锡量确定。本发明在炉槽内同时布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实现炉温多点同时测量,大大提高了测温效率;采用多点同时测量方式,无需移动温度传感器,避免了单点测温时测温探头移动影响焊锡温度均匀性的问题;利用本发明恒温焊锡炉校准装置既可以在焊锡炉使用前进行周期性校准,又可以在焊锡炉使用时进行同步监测,能及时发现局部温度突变情况,避免了焊接质量的下降或器件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锡炉校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温焊锡炉校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焊锡炉是电子焊接中使用的一种焊接工具,可用来对电路印制板及电子元器件进行搪锡,其温度控制的准确度严重影响电子元器件安全及焊接质量。焊锡炉根据发热方式可分为内热式焊锡炉和外热式焊锡炉,恒温焊锡炉一般是指具备温度控制功能的内热式焊锡炉,恒温焊锡炉由面板上的温控仪表控制焊锡炉底部或侧面的加热管对炉内焊锡进行加热。炉槽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一般圆形炉槽直径为100mm左右,熔锡量为3kg以下,熔锡时间一般为15min以下;方形炉槽尺寸为100mm×100mm(长×宽)~500mm×500mm(长×宽),熔锡量为3kg~50kg,熔锡时间至少在30min以上。
目前,恒温焊锡炉设计的温度控制范围为常温~600℃左右,其使用恒温指标一般为250℃~350℃,温度偏差控制指标为±5℃,但相关规范对温度均匀度没有进行具体的控制规定,可能由于某加热片故障或不准确引起局部温度突变而导致焊接质量下降或器件直接损坏。
恒温焊锡炉的温度校准主要是使用浸入式测温探头对炉内单点进行温度测量,具体操作为:需要测量炉槽内某点温度时,将测温探头置于该点且需要在该点恒温1min~5min,待温度达到稳定后进行该点温度的测量,移动测温探头以进行下一点的温度测量。这种单点测温方式效率较低,无法监控炉温突变等情况,同时测温探头移动时会影响炉槽内焊锡温度均匀性,无法做到温度的有效校准,且对于容积较大的焊锡炉影响更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焊锡炉校准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传统单点测温方式测温效率低,无法监测炉温突变情况,以及测温探头移动时影响焊锡温度均匀性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恒温焊锡炉校准装置,包括多通道温度记录仪以及设于炉槽内的多个温度传感器;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冷端分别与所述多通道温度记录仪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和分布位置由炉槽的形状、尺寸和/或熔锡量确定。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冷端通过补偿导线与所述多通道温度记录仪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选用K型或N型铠装热电偶,铠装材质为钛合金或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测温架,在所述测温架上设有安装区,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安装区设于炉槽内,所述安装区的形状与所述炉槽的形状相似。
优选地,所述安装区位于所述炉槽的中间。
优选地,在所述测温架上设有手持部。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分布位置在所述安装区的对应位置设置椭圆形通孔,所述椭圆形通孔内壁为锯齿状,所述温度传感器倾斜插于所述椭圆形通孔处。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多通道温度记录仪连接的补偿温度传感器,所述补偿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
进一步地,当炉槽和安装区为方形时,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和分布位置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未经湖南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222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