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地用建造上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30024.1 | 申请日: | 202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9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江峰;江南;苏麒;董华斌;李青;付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触目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6 | 分类号: | B66C1/16;B66C23/16;B66C23/62;B66C9/08;B66C9/10;B66C9/14;B66D1/12;B66D1/20;B66D1/26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张雁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地 建造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建筑工地用建造上料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在滑动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下的放置箱,所述支撑板上部设有用于控制放置箱升降的牵引机构,所述支撑板底部设有用于控制支撑板在底座上移动的下料机构,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用于驱动牵引机构和下料机构运行的驱动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撑板上的位移齿轮,所述底座上设有与位移齿轮啮合的位移齿条。本发明通过下料机构,可直接将承载着原料的放置箱直接牵引至建筑物内部,从而降低了工人从高处掉落的风险,提高了对工人的防护力度,同时在切换组件和连动组件的配合下,降低了装置的运行成本,有利于设备的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建造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地上,为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一般都设置有上料装置,用于高层建筑物的原料输送工作,现有上料装置的工作步骤一般是先通过底层工人将原料放置在上料装置的放置板上,接着利用设置在上料装置内的升降设备将其提升至指定高度,再由高层工人将放置板拉入建筑物内,这种上料方式有一定的危险性,工人再将放置板拉入建筑物内的过程中,容易从放置板运动的位置掉落,从而不利于提高工作人员防护力度。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地用建造上料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上料装置在提升原料的步骤中,工人易从原料进口掉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工地用建造上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地用建造上料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在滑动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下的放置箱,所述支撑板上部设有用于控制放置箱升降的牵引机构,所述支撑板底部设有用于控制支撑板在底座上移动的下料机构,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用于驱动牵引机构和下料机构运行的驱动机构;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撑板上的位移齿轮,所述底座上设有与位移齿轮啮合的位移齿条,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驱动位移齿轮转动的传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撑板上的传动杆和传动套筒,所述传动杆和传动套筒之间设有与位移齿轮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两侧均设有传动凸起,所述传动杆和传动套筒内均安装有供传动凸起滑动的传动凹槽,且位于传动套筒内的传动凹槽与传动凸起弹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撑板上的缠绕辊,所述缠绕辊上缠绕有一端与放置箱固接的牵引绳。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板顶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设有与传动杆传动连接的驱动链轮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驱动牵引机构运转的连动组件,所述放置箱设有切换组件。
优选的,所述连动组件包括滑动安装在支撑板上的连动杆,所述连动杆上设有连动板,所述驱动链轮组上设有转轴一,并通过转轴一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缠绕辊一侧设有转轴二,且转轴二一端贯穿支撑板与连动杆滑动连接,所述连动杆外部设有一字型凸块,所述转轴一内部、转轴一与支撑板连接处和转轴二内部均设有供一字型凸块滑动一字型连动凹槽,所述转轴一内的一字型连动凹槽一端设有圆柱腔,且圆柱腔直径大于一字型连动凹槽。
优选的,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弹性安装在放置箱中的放置板,所述放置箱内转动连接有切换齿轮,所述切换齿轮外部啮合有与放置板固接的切换齿条一和切换齿条二,所述放置箱内设有与切换齿条二固接的滑动板,所述支撑板上弹性铰接有切换杆,所述切换杆一端与切换齿条二相互抵触,所述切换杆上转动安装有与连动板铰接的切换连杆,所述传动齿轮一侧设有与切换杆抵触的环型传动键,所述滑动板下部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下部设有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位移齿轮、位移齿条和传动组件的配合,可将提升至指定高度的放置箱牵引至建筑物内部,避免了工人站在上料口将原料拉入建筑内部的操作,降低了工人从高处掉落的风险,提高了对工人的防护力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触目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触目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00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幕显示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改进导雾管固定的落地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