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制作预制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32336.6 | 申请日: | 202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8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郭华新;齐晓艳;何青义;胡文爽;张薇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E02D5/30;E02D5/52;E02D33/00;E02D1/00;E02D7/00;E02D13/04;G06F30/2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张浩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技术 制作 预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制作预制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现场勘验,利用BIM搭建土层分层模型及试桩模型;反算出桩长,建立桩的三维模型;优化单桩的布置方案,使各个单桩满足竖向承载力的设计要求;预制桩分上下两段制作,且上段预制桩与下段预制桩的总长度等于预估的桩长;在预制场地分别预制桩的上段和下段。本发明利用BIM技术精准预估的桩长,以及基于此桩长将预制桩分上段、下段制作,能够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避免打入的预制桩的桩顶标高与设计桩顶标高相差过大,在沉桩后能够少出现截桩的现象,从而降低运桩成本,同时加快施工的进度,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BIM技术制作预制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桩,适用于对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和人工填土等土质较为松软的地基作加固处理。在如今大量的工程施工实践中,端承桩在施工前,为进行合理的施工部署及控制刚性角,通常会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进行预估桩长。传统桩长预估的方法为:根据设计图纸及地勘报告的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选择待预估桩位附近的勘探孔,假定勘探孔之间的的持力层线型均匀分布,粗略的确定持力层所在标高,从而预估出桩长。该方法由于假定持力层均匀分布,且在预估某根桩桩长时只参考附近两个勘探孔的地勘数据,因此预估出的桩长往往与实际偏差较大。而借此方法制作出的预制桩,由于预制桩的桩长与实际偏差较大,会造成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打入的桩顶标高与设计桩顶标高相差过大的现象,因此,在沉桩时,往往会出现沉桩不到位的情况,造成挖桩间土,伴随着挖桩间土而产生的截桩头及后续对截桩头的清理运输,不仅意味着施工成本的增加,而且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制作预制桩的方法,以解决用传统方式预估并制作的预制桩,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打入的桩顶标高与设计桩顶标高相差过大,造成挖桩间土,进而增加施工成本,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制作预制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现场勘验,根据现场勘验报告得到地质岩层数据,利用BIM搭建土层分层模型及试桩模型,确立试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S2、根据桩位平面布置图、桩顶设计标高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反算每个桩位实际施工时的桩长,根据反算出的桩长为桩位逐一配桩,形成桩的三维模型;
S3、确定桩基高应变检测方案,根据桩基高应变检测结果优化单桩的布置方案,使各个单桩满足竖向承载力的设计要求,确定需预制的桩数并对桩位编号;
S4、根据优化后的布置方案制作预制桩,预制桩分上下两段,下段为12米标准段,上段分为5米至12米非标准段,根据桩长及桩数,为每个桩位分配相应尺寸的上段预制桩,并对各个非标准上段预制桩进行编号,使其编号与桩的三维模型中各个桩位的编号相对应;
S5、根据统计的预制桩的数量,在预制场地分别预制桩的上段和下段,其中,
S51、将预制桩基的制作场地压实、整平,浇注预制场地地坪;
S52、第一层预制桩建模,捆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S53、第一层预制桩养护至30%强度时拆模,在第一层预制桩上搭设间隔端头模板、刷隔离剂,在间隔端头模板上搭建第二层预制桩模板,捆扎钢筋,浇筑第二层预制桩混凝土;
S54、重复步骤S53、完成所有预制桩的制作。
优选的,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步骤:
S6、将做好的预制桩运输至施工场地,对预制桩进行沉桩作业,其中,
S61、清理施工场地,测量桩位;
S62、桩机进场就位桩位,桩机吊装标准下段预制桩,下段预制桩的桩尖就位桩位进行插桩作业,插桩过程中桩身对中调直;
S63、桩机压桩,首先压下段预制桩,待下段预制桩压至接桩位置,将上段预制桩和下段预制桩焊接,再继续压上段预制桩直至终止沉桩。
优选的,所述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3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23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