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棒电加热结构及加热炉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33409.3 | 申请日: | 202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5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申东晖;申永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依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14 | 分类号: | H05B3/14;H05B3/64;H05B3/06;F27B5/14 |
代理公司: | 湖南仁翰律师事务所 43250 | 代理人: | 邹灿 |
地址: | 2016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加热 结构 加热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炉的石墨棒加热体结构及石墨加热系统,所述石墨棒加热体结构包括位于炉内的石墨架、若干石墨棒及位于炉外的若干石墨夹具;其中,石墨棒穿设在炉壁上,石墨棒的两端分别与炉内的石墨架和炉外的石墨夹具连接。本发明石墨棒加热体结构稳固、接触良好,采用此种结构,在出现石墨棒损坏时,只需要从炉外将对应的石墨棒抽出便可实现更换维修,整个过程无需拆卸炉体外壳,省去大量的设备检修时间,且可避免外部灰尘进入炉体内,保障炉内环境清洁,降低故障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棒电加热结构及加热炉。
背景技术
由于石墨的耐高温、高电阻率、易加工、价格较难熔金属低等特点,将其作为真空电阻炉、保护气氛炉的加热元件,越来越受到热处理行业的追捧。
现有的一种采用石墨棒为加热元件的加热炉包括炉体,炉体内部安装有石墨棒加热结构。实际使用过程中,石墨棒由于电流过大或老化等因素需要拆卸更换,但是现有的石墨棒加热结构位于炉体内部,拆装过程中,需要先将炉壁拆解后才能对石墨棒进行更换,此过程会损伤炉壁的保温层,导致一系列问题;并且,该过程会带入大量灰尘,污染炉内环境造成设备故障率增高。
有鉴于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石墨棒电加热结构及加热炉,能够达到在炉外对石墨棒进行拆卸、更换,保护炉壁不受破损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热炉的石墨棒加热体结构,包括石墨架、若干石墨棒及若干石墨夹具;
所述石墨架固定安装于炉体内,该石墨架面向炉体外部的一侧设有若干个连接孔;
每个所述石墨棒的第一端插置于对应的连接孔内以使该端与所述石墨架固定连接,所述石墨棒的第二端穿过炉体的壁而伸出于炉体外;
所述石墨夹具用于夹持任两个所述石墨棒的第二端,以使该两所述石墨棒并联连接,所述石墨夹具还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石墨棒为分段式结构,包括过渡段和加热段,所述过渡段与所述加热段通过石墨连接件对接;
所述石墨连接件为管状结构,该石墨连接件以螺纹或榫卯方式对接所述过渡段和所述加热段。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炉体外还设有一电极腔室,所述电极腔室内形成电极腔,所述石墨棒的第二端和所述石墨夹具均位于该电极腔内;所述石墨夹具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电极腔室外。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石墨棒与炉壁之间的连接处、所述石墨夹具与所述电极腔室之间的连接处均填充有绝缘材料。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石墨夹具包括石墨电极板及两个电极夹板,两个所述电极夹板均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所述石墨电极板的两端,每个所述电极夹板与所述石墨电极板之间设有夹持孔,该夹持孔与所述石墨棒的形状相匹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石墨棒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夹持孔为圆孔。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石墨加热系统,包括上述的石墨棒加热体结构、铜电极及变压器;
所述铜电极连接于所述石墨夹具与所述变压器之间。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带来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依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依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34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