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芯片厂房微振柱全断面续接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43172.7 | 申请日: | 2022-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3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强;丁党盛;李锡伟;杜耿;邱建越;李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5/02 | 分类号: | E04H5/02;E04G21/14;E04G21/12;E04C5/16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唐智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1 | 代理人: | 晏辉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芯片 厂房 微振柱全 断面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片厂房微振柱全断面续接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a.对微振柱钢筋进场、加工进行控制,钢筋成型加工控制重点为箍筋加工、梯子筋、定距筋、马凳的加工以及直螺纹接头的加工质量;b.在筏板钢筋绑扎的间隙将微振柱钢筋绑扎在对应位置,并对微振柱钢筋采取加固措施。本发明通过将钢结构跨内的框架柱均设计为微振柱,柱钢筋在基础筏板面全数断开,在钢结构施工完成后采用直螺纹接头进行续接,达到钢结构跨内原位吊装的需求;采用的微振柱钢筋在筏板内为插筋,未接触筏板底部,在筏板面完成全断面续接;有效解决了微振柱全断面续接安装、保护难题,技术经济合理、先进可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芯片厂房微振柱全断面续接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大型芯片厂房施工过程中,考虑到芯片厂房内的精密仪器设备对振动十分敏感,在建筑结构设计与隔振设计等方面需采取必要隔振、减振措施,并确保厂房结构的整体刚度,满足工艺参数要求。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建筑基础及钢结构主体施工过程中存在跨度大、工期紧、主体结构工序繁杂等问题,如何实现主体结构逆作施工,保证钢结构吊装问题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未有效解决微振柱全断面续接安装、保护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芯片厂房微振柱全断面续接施工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芯片厂房微振柱全断面续接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a.对微振柱钢筋进场、加工进行质量控制,微振柱钢筋进场时现场材料员检查钢筋出厂合格证、炉号和批量,微振柱钢筋进场后对箍筋加工、梯子筋、定距筋、马凳的加工质量以及直螺纹接头的加工质量控制;
b.在筏板钢筋绑扎的间隙将微振柱钢筋绑扎在对应位置,并对微振柱钢筋采取加固措施;
c.用专用的钢筋丝头保护帽或连接套筒将钢筋丝头进行保护,防止螺纹被磕碰或被污物污染;
d.在接头表面涂抹上防锈油膏,再将空隙处用细砂填实,待续接时再将细砂和油膏清除,表面覆盖第二钢板,防止钢结构吊装时被碾压损坏;
e.在钢结构吊装完毕后,拧下钢筋丝头保护帽,采用直螺纹套筒对微振柱钢筋进行全断面续接。
进一步的,步骤a中,在对微振柱钢筋进行加工时,采用加工机具操作平台,用角钢焊处135°、90°及弯钩平直长度控制线保证弯钩长度、角度符合标准;
在对直螺纹接头加工时,微振柱钢筋下料使用金属带锯机床,微振柱钢筋端头截面与钢筋轴线垂直,不翘曲,将微振柱钢筋两端卡与套丝机上套丝,套丝时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进行冷却润滑。
进一步的,步骤b中,对微振柱钢筋采取加固措施时,根据洁净厂房的设计要求,需要达到微振控制设计要求,采用一块与柱截面大小相同的第一钢板,第一钢板四角各设置一根钢筋作为支腿,同时在第一钢板上对应位置开设圆孔,使微振柱钢筋可以全部穿过第一钢板,再将微振柱钢筋固定在第一钢板上,并用定位装置将微振柱钢筋与第一钢板在孔洞交界处焊接,使其形成整体的钢筋骨架。
进一步的,步骤e中,微振柱钢筋全断面续接时,采用直螺纹套筒进行续接,现场采用力矩扳手检测接头抗拉强度,当实测达到Ⅰ级直螺纹接头收头方可100%搭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将钢结构跨内的框架柱均设计为微振柱,柱钢筋在基础筏板面全数断开,在钢结构施工完成后采用直螺纹接头进行续接,达到钢结构跨内原位吊装的需求;采用的微振柱钢筋在筏板内为插筋,未接触筏板底部,在筏板面完成全断面续接;有效解决了微振柱全断面续接安装、保护难题,技术经济合理、先进可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箍筋加工控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未经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431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