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给水网络控制系统的计算资源重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45965.2 | 申请日: | 2022-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33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陶模;冯毅;李献领;郑伟;柯志武;柴文婷;曹光明;戴春辉;姚涌涛;汪伟;熊卿;邹海;林原胜;陈凯;张克龙;赵振兴;黄崇海;吴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G06F9/5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纪元 |
地址: | 4302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给水 网络 控制系统 计算 资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控制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水网络控制系统的计算资源重构方法,包括:根据给水网络的给水管线数量将预设的控制系统的存储资源分为对应数目个的存储资源区间,并分为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子区间;获取每个元件待分配的期望存储资源数量和单次期望存储资源大小;取资源区间差值最小的子区间的存储资源分配给该元件;重复分配子区间对应的存储资源分配给该元件,直至被分配的存储资源达到所述期望存储资源数量。本发明提供的控制系统减少了给水网络中各个阀体、节点之间的布线,减少了硬件的连接,降低了系统复杂度,能够有效的根据给水网络的构造和回路布置的结构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调配,同时可以实现控制系统资源共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动力网络控制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水网络控制系统的计算资源重构方法。
背景技术
高可靠、数字化、网络化控制系统是未来电子装备发展的趋势,是整个装备信息化和系统集成的基础,对于核动力系统而言,数字化和智能化对提高核动力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而使核动力系统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
典型的核电站控制系统有如下特点:控制对象的工艺流程复杂,监测和控制的参数数量庞大,而且各种过程参数之间联系密切;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运行质量直接与控制系统性能相关;反应堆工作期间,大部分设备工作区域人员无法接近;大量的核物理、热工、水力及其它重要参数无法直接测量,需要通过运算间接获得,且精确性和实时性要求很高;这些特性使得核电站的控制变得十分复杂和具有挑战;目前必须采用可靠的控制算法和策略才能满足生产工艺过程的需要和实现对过程设备运行的有效监督和控制,通过对单一故障准则、纵深防御、多样化技术手段等设计理念的应用,提高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核电站的运行质量与控制系统的性能。
目前的控制系统为了避免大量的参数影响控制系统的资源调配性能,各个元件通过不同的设备节点连接到控制系统的通信网络中,且不同节点设备的计算资源需求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控制系统的资源、带宽是有限的;
对于核电站的给水系统而言,包括多个主给水泵、若干给水管线、在管线中设置的若干个阀体组成的多个给水回路,如汽轮发电机组、凝汽器、给水泵、阀门以及管道组成的给水回路,需要实时检测给水网络中各个支路中的主蒸汽质量流量、汽轮机所在网络支路的流阻、给水泵的压力、主蒸汽流量、冷凝水流量等参数,需要确保每个给水回路工作正常,而给水系统中的回路以及回路中的各个元件、阀体数量较多,且与核电站中的发电、温控等系统联系紧密,若单一原件因故障导致失效,会影响到整个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给水网络控制系统的计算资源重构方法,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分析网络控制系统元件的需求,确保不存在信息孤岛,将所有的元件纳入同一个网络,构建统一的资源区。实现系统资源与元件需求的快速准确匹配,提高控制系统运行效率和准确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给水网络控制系统的计算资源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根据给水网络的给水管线数量将预设的控制系统的存储资源分为对应数目个的存储资源区间;
S2对每个存储资源区间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子区间;
S3获取每个元件待分配的期望存储资源数量,计算每个元件的单次期望存储资源大小;
S4将每个存储资源区间的子区间与单次期望存储资源大小比较,计算得到子区间大小与每个元件的单次期望存储资源大小的资源区间差值,取资源区间差值最小的子区间对应的存储资源分配给该元件;
S5重复分配子区间对应的存储资源分配给该元件,直至被分配的存储资源达到所述期望存储资源数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给水网络控制系统的计算资源重构方法,在步骤S3之前,包括:
对每个存储资源子区间创建资源对象,为每个存储资源子区间创建子区间标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459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