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体感应的照明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49660.9 | 申请日: | 2022-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2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侨美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7/13 | 分类号: | H05B47/13;H05B47/11;H05B47/16;H05B47/115;H05B47/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科知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86 | 代理人: | 陶传庆 |
地址: | 400036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体 感应 照明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体感应的照明控制方法,涉及照明技术领域。该基于人体感应的照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S101:空间范围监测:当无人进入覆盖区间内时,空间监测单元集成电路处于复位状态,并由信号转化控制终端输出低电平,此时电子开关处于截止状态;S102:信号转化输出:当有人进入覆盖区间内时,热释电传感器监控模组会将人体散发出的红外线变化转换为电信号输出至多方位环境感知模组。通过预设时间状态设定值,配合多方位环境感知模组进行空间亮度数值的计算,相对于现有的动态感应控制方法更加灵活可靠,通过设置独立的照明习惯记录优化单元,能够使整个人体感应照明控制终端具备自适应优化功能,符合不同使用者的习惯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体感应的照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照明技术领域中,通过多样化传感器来对灯具进行控制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例如声控、触控、光线传感、温度传感等方式,通过不同感应器独特的探测方式,来判断是否有人进入至对应空间,从而控制灯具的开启与关闭,为室内或外部公共空间进行照明,大多数的感应式灯具已经得到实测并且大范围应用,为社会发展,能源节约做出了大量贡献。
人体感应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探测型传感器,现有产品的主要结构形式有热释电传感器、微波传感器、动态视觉传感器等,通过感应器探测人体是否在区域空间内存在,从而判断是否需要打开灯具进行照明,以此来节约电力消耗,但是目前的多数传感器普遍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微波传感器,当人体在办公、阅读等工作状态下,身体一般处于静止状态,而微波传感器会由于无法探测到人体移动从而判定区域内无人,使灯具关闭,从而给室内人员带来不便,而相对于微波传感器来说,热释电传感器对于安装的数量和角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应用成本高,动态视觉传感器一般配合摄像头对人体进行动态探测,但其图像摄录的方式容易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不够安全。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感应的照明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感应的照明控制方法,解决了当前对于灯具的控制方式形式单一,可调节性低,环境适应性不佳,导致部分用户在使用人体感应控制灯具时体验不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人体感应的照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S101:空间范围监测:当无人进入覆盖区间内时,空间监测单元集成电路处于复位状态,并由信号转化控制终端输出低电平,此时电子开关处于截止状态;
S102:信号转化输出:当有人进入覆盖区间内时,热释电传感器监控模组会将人体散发出的红外线变化转换为电信号输出至多方位环境感知模组,根据自然光照射亮度数值的变化,多方位环境感知模组内的光敏电阻感应器的电阻值会进行改变;
S103:分级信号输出:根据预设的时间状态设定值,多方位环境感知模组会进行空间亮度数值的计算,并根据当前时间状态进行分级信号的输出;
S104:灯具状态控制:热释电传感器监测到人体移动时,会输出一级电信号触发启动开关单元内部的延时定时器,最后由转化控制器输出高电平控制信号,使固态继电器通电启动照明灯具点亮;
S105:连续照明监测:当灯具被点亮后,复通电路处于重复触发状态,此时二级监测单元会启动微波传感器进行空间探测,在触发时段探测到人体微小动作时,电路会继电触发,照明灯具始终被点亮。
优选的,所述S101步骤中,固态继电器处于关闭状态,照明灯具处于熄灭状态,动态传感器处于探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侨美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侨美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496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