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制备超细钛酸钡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57113.5 | 申请日: | 202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8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德强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23/00 | 分类号: | C01G23/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上义众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5 | 代理人: | 谭勇 |
地址: | 401147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纳米 氧化 制备 钛酸钡 方法 | ||
一种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制备超细钛酸钡的方法,一:将无机钛源溶液加入到碱溶液中,获得水合二氧化钛的水分散液;二:用去离子水洗涤,再加入去离子水打浆,得到水合二氧化钛浆料;三: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并持续搅拌,得到纳米过氧钛酸溶胶;四:向过氧钛酸溶胶中加入金属离子,加热至沸腾状态,在紫外光照射下使其冷凝回流,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溶胶;五:将纳米二氧化钛溶胶调至弱碱性并进行过滤,得到不含金属离子的纳米二氧化钛溶胶;六:加入矿化剂和钡源,转移到冷凝回流装置或水热装置中进行反应,得到纳米钛酸钡乳浊液;七:将纳米钛酸钡乳浊液进行固液分离,离子水清洗,喷雾干燥,得到超细纳米钛酸钡粉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电容原材料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制备超细钛酸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因其性能优异也被称作是“电子工业大米”。MLCC的主要直接原材料是钛酸钡粉体材料,成本占比在20~45%之间。钛酸钡的细微度、均匀度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下游MLCC产品的尺寸、电容量和性能稳定性。MLCC未来将向“五高一小”方向发展,主要朝着小型化、高容量化、高频化、耐高温、耐高电压、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MLCC的小型化对于钛酸钡粉体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在大容量薄层化MLCC元件单层厚度逐渐减小的同时,为保证元件的可靠性,钛酸钡作为MLCC陶瓷介质的主晶相,其颗粒尺寸需要从200~300nm进一步细化到80~150nm。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制备出颗粒尺寸≤150nm的钛酸钡材料作为MLCC介质层的主晶相材料。
钛酸钡是一种钙钛矿结构的介电材料,钛酸钡的制备和生产方法大体可分为固相法和液相法。固相法一般以二氧化钛为钛源,以碳酸钡为钡源,在高温下煅烧得到钛酸钡粉体。固相法得到的钛酸钡一般粒径较大且粒径分布不均匀,也存在较大的团聚度。液相法一般为水热法,以四氯化钛或钛的金属醇盐为钛源,以氯化钡或氢氧化钡为钡源,以碱性溶液为矿化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合成钛酸钡。水热法合成的钛酸钡粒径一般较小、粒度分布均匀,元素分布也更均匀。经过多年的技术革新,固相法将纳米级二氧化钛和碳酸钡取代微米级材料,使得到的钛酸钡粒径更小,煅烧温度也降低;类似的,由于纳米二氧化钛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反应活性,在水热法中,以纳米二氧化钛为钛源也比四氯化钛或者钛醇盐更具优势。因此,纳米二氧化钛作为钛源,更有利于制备高四方相、小粒径的纳米钛酸钡。
制备超细纳米钛酸钡材料一般要求使用纳米二氧化钛为原料与氢氧化钡溶液进行水热反应制备,而所采用的纳米二氧化钛原料,其粒径、纯度、分散性等因素决定了所制备的钛酸钡材料的质量。如何获得高分散性、小粒径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并且在水热反应中能够高浓度、高分散性地存在,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点。虽然多种尺寸分布的二氧化钛粉体已经实现了商品化的量产,但是二氧化钛粒径越小,其在溶液中越难以分散,使得生成的钛酸钡颗粒尺寸过大而且尺寸分布不均;另一方面,由于二氧化钛粉体在水溶液中分散性差,当二氧化钛量增多时,会导致反应溶液粘度急剧增加,无法在较高的固含量下进行生产,导致产率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材料,以小粒径、高分散的纳米二氧化钛为钛源,采用液相法制备超细纳米钛酸钡粉体的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制备超细钛酸钡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制备超细钛酸钡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将无机钛源溶液加入到碱溶液中,获得水合二氧化钛的水分散液;
步骤二:将水合二氧化钛用去离子水洗涤,再加入去离子水打浆,得到水合二氧化钛浆料;
步骤三:向水合二氧化钛浆料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并持续搅拌,得到纳米过氧钛酸溶胶;
步骤四:向过氧钛酸溶胶中加入金属离子,加热至沸腾状态,在紫外光照射下使其冷凝回流,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溶胶;
步骤五:将纳米二氧化钛溶胶调至弱碱性并进行过滤,得到不含金属离子的纳米二氧化钛溶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德强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德强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571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