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61227.7 | 申请日: | 202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8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冯文侃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文侃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徽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5 | 代理人: | 葛鹤松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旁路 集聚 磷菌泥膜 耦合 磷脱氮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By‑pass SMERPN),包括主体工艺和旁路工艺,所述主体工艺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释磷池、一级反硝化池、一级泥膜好氧池、二级反硝化池、二级泥膜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旁路工艺包括聚磷菌富集池。所述一级泥膜好氧池出水一路流入所述二级反硝化池,另一路回流至所述一级反硝化池,所述二沉池上端出水,下端设有回流污泥出口和剩余污泥出口,所述回流污泥出口与所述聚磷菌富集池连通,所述聚磷菌富集池出口与所述厌氧释磷池连通。本发明实现泥膜耦合泥龄分离,解除硝化菌与聚磷菌的泥龄矛盾,显著提升回流污泥中的聚磷菌丰度,并且补充原水中的VFA,膜法富集功能菌群,从而保证主体工艺有更高的除碳脱氮除磷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常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有A2O处理工艺,是一种常用的二级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作用,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后续增加深度处理后,可作为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污水与回流污泥先进入厌氧池完全混合,一方面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充分利用原水中的VFA进行充分释磷,另一方面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菌利用回流污泥带入的部分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转化其为N2,消耗了部分碳源。
然后污水流入缺氧池,池中的反硝化细菌以污水中未分解的小分子有机碳为碳源,将好氧池内通过内循环回流进来的硝酸氮通过反硝化菌代谢还原为N2而释放。接下来污水流入好氧池,一方面水中的残余易生化有机物在异养菌的作用下氧化分解成CO2和水;另一方面水中有机氮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氨氮,接着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进一步氧化成亚硝态氮,最后亚硝态氮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硝态氮。另一方面聚磷菌利用厌氧段释磷合成的PHA作为碳源和电子供体进行好氧代谢超量吸磷,从而形成富磷污泥,经泥水分离从二沉池剩余污泥中排出至污泥处理系统。
但是上述A2O处理工艺在除磷脱氮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a、原水碳源不足带来脱氮除磷效率不高;b、外回流污水中硝态氮的存在导致厌氧池中聚磷菌与反硝化菌竞争VFA(即挥发性脂肪酸)导致释磷不彻底从而除磷效果不理想;c、硝化液内回流的回流比限制了脱氮效率的提升;d、为保证活性污泥硝化菌的丰度,工艺需保证较长的泥龄,这导致了较低的污泥产率,这与除磷所需的短泥龄矛盾,从而限制了除磷效率的提升;e、由于在厌氧阶段聚磷菌与聚糖菌的竞争关系,导致活性污泥中聚磷菌的丰度不高,从而影响了除磷效率的提升。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技术先进,结构合理,能综合解决原水碳源不足,硝化菌与聚磷菌泥龄矛盾,内回流脱氮限制,聚磷菌丰度不高,难生化有机物的深度脱碳等问题,能显著提高除碳脱氮除磷效率的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述一种旁路富集聚磷菌泥膜耦合除磷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工艺,所述主体工艺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释磷池、一级反硝化池、一级泥膜好氧池、二级反硝化池、二级泥膜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一级泥膜好氧池出水一路流入所述二级反硝化池,另一路回流至所述一级反硝化池,所述二沉池上端出水,下端设有回流污泥出口和剩余污泥出口,所述回流污泥出口与所述厌氧释磷池连通,剩余污泥出口与污泥处理系统连通。
根据以上方案,还包括旁路工艺,所述旁路工艺包括聚磷菌富集池,所述回流污泥出口连接至所述聚磷菌富集池进水端,所述聚磷菌富集池出水端与所述厌氧释磷池进水端连通。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二沉池与所述聚磷菌富集池之间设有泵体,所述泵体将所述二沉池池底污泥泵至所述聚磷菌富集池,所述聚磷菌富集池内为厌氧环境,且富集有大量聚磷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文侃,未经冯文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612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