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复合免疫增强剂的H9N2禽流感-新城疫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70718.8 | 申请日: | 202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21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冯华朋;舒建洪;张金鸽;张兴;陈文浩;陈燕涛;何玉龙;查银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绍兴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洪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9/17 | 分类号: | A61K39/17;A61K39/145;A61K39/39;A61P31/16;A61P31/14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 代理人: | 王士祥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复合 免疫 增强 h9n2 禽流感 新城 二联 疫苗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含有复合免疫增强剂的H9N2禽流感‑新城疫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应用,免疫增强剂含有的羟丙基纤维素的左旋咪唑和黄芪多糖。一种含有该免疫增强剂的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该免疫增强剂与灭活抗原、吐温‑80混合,制备成水相溶液;将白油、司班和硬脂酸铝混合,得到油相溶液;将油相溶液与水相溶液混合,即可得到灭活疫苗。该发明中所包含的免疫增强剂与疫苗中的其他组分之间具有正向导向性,具有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提高这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延长抗原在机体内的停留时间,达到缓释目的,来保持对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作用,进而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后机体的抗体水平,增强免疫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疫苗的制备和应用,更具体一点说,涉及一种含有复合免疫增强剂的H9N2禽流感-新城疫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应用,属于免疫佐剂领域。
背景技术
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s,NDV)感染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又称亚洲鸡瘟。伴有呼吸困难,高热,黏膜出血,神经紊乱,运动失调等疾病特征。鸡新城疫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等特征,对家禽业产生巨大的影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亚洲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enza virs,AIV)感染引起的由呼吸系统至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病症的传染病。主要有发热、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肺出血、肌肉痛等疾病特征,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禽流感病毒的多种亚型,多种传播渠道,造成了禽类大规模传染,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在禽养殖的过程中,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证养殖产量,使用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禽流感疫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措施,家禽免疫接种疫苗后能够有效减少机体向外界的排毒量,在增加抵抗力的同时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对禽流感的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灭活疫苗的高安全性和强免疫效果,是一种良好的疫苗免疫选择项。但是油乳剂灭活疫苗与活疫苗相比,免疫保护产生较慢,因此生产上需要进行疫苗增强剂的开发,达到延长抗原在机体内的存在时间和保持对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作用。因此近年来寻找有效增强机体的细胞/体液免疫应答的免疫增强剂成为研究热点。
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简称HPC),是纤维素羟丙基化的产物。是纤维素与氢氧化钠溶通过醚化反应后得到羟丙基纤维素。Qi X等研究发现HPC显示出良好的漂浮特性,延长了药物在胃部的停留时间,并提高了相对生物利用度。Bielska D研究HPC纳米微球包裹姜黄素,具有热敏性,可作为缓控释剂。Sarode A L等以HPC为载体,发现它起到促溶剂的作用,可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并且能够提高这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还发现,添加HPC的药物制剂可增加高溶性和低渗透性药物的鼻吸收作用。因此,HPC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开拓非常重要。
左旋咪唑(levamisole,简称LMS),由消旋四咪唑与d-樟脑-10-磺酸环合,再水解成盐而得。或由DL-四咪唑经拆分,用烧碱中和,得到L-四咪唑,最后成盐而得。LMS能促进EAE大鼠脊髓内单个核细胞上CD4和CD28的表达,提示LMS上调CD4和CD28的表达。左旋咪唑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具有增强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左旋咪唑可使CD4^+/CD8^+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绍兴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洪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绍兴生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洪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707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