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复合桩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72283.0 | 申请日: | 202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7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章俊文;郑良锋;刘奔;武江龙;郭嘉维;黄志芳;唐芝武;陈海云;徐凯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4C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林明校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复合桩,包括钢管和剪力环,钢管设有用于加注混凝土的容纳孔,剪力环包括连接部、支撑部及加强部,连接部与容纳孔的侧壁连接,并沿容纳孔的周向延伸设置,支撑部的一端与连接部连接,另一端朝容纳孔的轴线延伸设置,加强部设于连接部与支撑部之间,通过设置支撑部,支撑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朝容纳孔的轴线延伸设置,以增加混凝土与剪力环的接触面积,从而对混凝土进行支撑,加强部的一端与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连接,能够加强支撑部的结构稳定性,以避免支撑部在混凝土的重力作用下向下弯曲变形的情况发生,能够减少混凝土的沉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桩基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管复合桩。
背景技术
在钢结构桥梁支撑体系的建造过程中,钢管复合桩以承载力高、设计的灵活性大及抗弯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跨海大桥、大型深水港码头等重大工程中。
虽然传统钢管复合桩现已被广泛应用,但国内外桩基规范中并未考虑泥皮、防腐涂层和剪力环作用。当采用现有相关规范计算钢管复合桩极限承载力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会有不同。当设计计算安全系数偏小时,桩基偏于不安全;当设计计算安全系数偏大时,将造成材料浪费,成本提高。
现有的钢管复合桩的混凝土在钢管桩内部摩擦力有限,导致钢管桩的竖向沉降较大,传统钢管复合桩设计计算时,未能考虑剪力环的加强作用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导致桥梁钢管复合桩的设计与使用存在不安全、不可靠的技术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钢管复合桩,能够减少混凝土的沉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钢管复合桩,包括钢管和剪力环,所述钢管设有用于加注混凝土的容纳孔,所述剪力环包括连接部、支撑部及加强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容纳孔的侧壁连接,并沿所述容纳孔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端朝所述容纳孔的轴线延伸设置,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钢管复合桩,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支撑部,支撑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朝容纳孔的轴线延伸设置,以增加混凝土与剪力环的接触面积,从而对混凝土进行支撑,加强部的一端与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连接,能够加强支撑部的结构稳定性,以避免支撑部在混凝土的重力作用下向下弯曲变形的情况发生,能够减少混凝土的沉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容纳孔的轴向,所述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及所述加强部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部与所述连接部垂直设置,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容纳孔的轴向的宽度为X,所述加强部在所述容纳孔的径向的宽度为Y,X、Y满足:X≥Y。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及所述加强部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剪力环配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剪力环沿所述容纳孔的轴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钢管包括多条竖向钢筋和多条横向钢筋,多条所述竖向钢筋沿所述容纳孔的周向间隔设置,多条所述横向钢筋沿所述容纳孔的轴向间隔设置,每条所述横向钢筋均与多条所述竖向钢筋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每条所述竖向钢筋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通过连续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竖向钢筋之间设有焊接结构,所述焊接结构配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焊接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竖向钢筋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竖向钢筋的表面、所述横向钢筋的表面、所述连接部的表面、所述支撑部的表面及所述加强部的表面均设有防腐涂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722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