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唐菖蒲伯克氏菌RS-36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74792.7 | 申请日: | 202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6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辉;王丹英;章秀福;徐春梅;陈松;褚光;朱新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7/10;A01N63/20;A01P3/00;A01P21/00;C05F11/08;C12R1/01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唐菖蒲 伯克氏菌 rs 36 及其 应用 | ||
唐菖蒲伯克氏菌RS‑36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唐菖蒲伯克氏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唐菖蒲伯克氏菌RS-36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各种水稻病害的不断发生,造成水稻产量降低,保守的估计,病害至少每年给粮食生产带来1-5%的损失。其中,稻瘟病、稻曲病和恶苗病是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稻瘟病是水稻上最严重的病害,是世界水稻生产的重大难题。在我国的南北稻区稻瘟病都有发生,危害严重。一般可造成 10~20%的产量损失,严重时可减产 40~50%,乃至绝收。稻瘟病菌几乎可以侵染水稻植株地上各个部分,引起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水稻恶苗病又称为徒长病,是串珠镰刀菌(
目前,水稻真菌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抗性品种的筛选和化学药剂浸种,其中化学农药仍是首选。化学药剂有效成分包括氰烯菌酯、咪鲜胺、多菌灵等 20 种,其中约85%的药剂有效成分为咪鲜胺、多菌灵或咯菌腈。虽然化学农药在短期内对水稻恶苗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病菌的耐药性,对环境和人畜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寻找更加环保有效的防治水稻真菌病害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筛选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因其低毒性、可持续性、不会使恶苗病菌产生抗性等优点成为了最主要的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环境中的微生物或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方法,其实质就是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生长。筛选出生物活性高、抗菌谱广的菌株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量研究表明,生防细菌对水稻恶苗病菌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例如,李玉洋等从水稻根际筛选到多粘类芽孢杆菌 SH15,能影响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田洁萍应用解淀粉芽孢杆菌TF28发酵稀释液浸种处理,对恶苗病的田间防效达到了 87%以上。
内生菌作为生活在植物体内的微生物菌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宿主植物形成了和谐友好的共生关系,宿主植物可以为内生菌提供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内生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与根际微生物相比,植物内生菌接种植物后易于定殖,防效更加持久稳定,因此,从水稻种子内分离并筛选对水稻真菌病菌有抑制作用的内生菌,对水稻病害的生物防治寻找新的资源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对水稻真菌病害(稻瘟病菌、稻曲病菌、恶苗病菌和穗腐病菌)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唐菖蒲伯克氏菌RS-36及其应用。
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747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