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裂隙岩体高温动水注浆模拟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75352.3 | 申请日: | 202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7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术才;卜泽华;潘东东;张一驰;王志洋;韦仙松;许振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F111/10;G06F119/08;G06F119/14;G06F11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裂隙 高温 水注 模拟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裂隙岩体高温动水注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裂隙岩体的高温动水注浆模型,并初始化高温动水注浆模型的注浆速度、注浆压力、浆液扩散形态、浆液温度和浆液粘度;
根据上一时间步的注浆速度、注浆压力、浆液扩散形态和浆液粘度得到预测注浆速度;
根据预测注浆速度得到注浆压力,根据注浆压力得到注浆速度,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迭代次数后,得到当前时间步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速度;
根据当前时间步的注浆速度得到当前时间步的浆液扩散形态;
根据当前时间步的注浆速度构建注入时长传输方程和温度方程,以分别得到当前时间步的浆液注入时长和浆液温度;
根据浆液注入时长和浆液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当前时间步的浆液粘度;
直至达到最终注浆时间步,以完成高温动水注浆的模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隙岩体高温动水注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方程为:
其中,K为浆液温度,DK表示扩散系数,ux、uy、uz为浆水平均速度的三个分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隙岩体高温动水注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温度方程进行离散化迭代求解,得到不同位置的浆液在高温热水作用下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得到不同时刻的浆液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隙岩体高温动水注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浆液注入时长和浆液温度的变化规律构建粘度更新方程,以根据粘度更新方程得到浆液粘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裂隙岩体高温动水注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度更新方程为:
μs=f(T,K)
其中,K为浆液温度,T为浆液注入时长,μs为浆液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隙岩体高温动水注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实际注浆工程的地质情况或模型试验的模型尺寸,结合注浆模拟的工况要求,构建裂隙岩体被注介质的高温动水注浆模型,并对裂隙岩体的高温动水注浆模型进行流体力学网格的划分,以进行高温动水注浆过程的离散求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隙岩体高温动水注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注入时长传输方程进行离散化迭代求解,得到不同时刻浆液注入时长,所述注入时长传输方程为:其中,T为浆液注入时长,ux、uy、uz为浆水平均速度的三个分量。
8.一种裂隙岩体高温动水注浆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化模块,被配置为构建裂隙岩体的高温动水注浆模型,并初始化高温动水注浆模型的注浆速度、注浆压力、浆液扩散形态、浆液温度和浆液粘度;
速度预测模块,被配置为根据上一时间步的注浆速度、注浆压力、浆液扩散形态和浆液粘度得到预测注浆速度;
压力与速度模拟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测注浆速度得到注浆压力,根据注浆压力得到注浆速度,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迭代次数后,得到当前时间步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速度;
浆液扩散形态模拟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当前时间步的注浆速度得到当前时间步的浆液扩散形态;
浆液温度模拟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当前时间步的注浆速度构建注入时长传输方程和温度方程,以分别得到当前时间步的浆液注入时长和浆液温度;
浆液粘度模拟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浆液注入时长和浆液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当前时间步的浆液粘度,直至达到最终注浆时间步,以完成高温动水注浆的模拟。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完成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完成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753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开放数据的公交系统多网融合综合阻抗确定方法
- 下一篇:智能灯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