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锂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78592.9 | 申请日: | 202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00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思凡;程可文;唐本升;伍淑滨;王礼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聚和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5 | 分类号: | H01M4/13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200 湖南省岳阳市华***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锂电池 负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锂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以有机配体为5‑氨基间苯二甲酸,金属离子中心来源为硝酸铜,混合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将制得的溶液转移至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合成,得到Cu‑MOF材料;将Cu‑MOF材料添加粘结剂PVDF、导电剂Super‑P制备成有机涂层;制备的有机涂层涂覆与金属锂片后置于烘干箱内干燥得到金属锂电极片。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比表面积和均匀较大的孔径分布,增大了金属锂的沉淀空间可以调控锂离子的分布状况,所形成的框架结构可以面对锂负极的体积膨胀,降低负极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产品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同时铜可以和锂合金化反应进一步储存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电极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锂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锂具有高比容量和低电化学势,是理想的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以金属锂为负极的固态电池取代石墨负极是目前的新趋势,但由于金属锂的枝晶效应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使得这种处锂装置未能在商业上大放异彩。所谓的枝晶效应是在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在理想状态下,金属会均匀的沉积在负极上,但实际上,金属会优先沉积在负极表面尖端凸起的地方,当锂枝晶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穿透固态电解质,使电池短路失效。此外,锂枝晶发生缠绕或断裂形成的“死锂”可造成电池容量严重衰减。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团簇而成的一种多孔结构材料。MOF结构的材料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晶体结构有序,密度低的多种优点。
目前的负极储锂机制有:负极碳材料和TiO2嵌入反应机制;Si、Se、Sn合金化反应机制;过渡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等置换反应机制。其中负极碳材料的嵌入被开发的最为广泛,但其比容量不足以满足锂电池负极更高的需求和发展,当前合金化反应机制也处于研究热点中。
相较于石墨负电极,虽然金属锂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循环倍率,但其在循环过程中锂离子和金属锂之间的相变结构转化不稳定,在体积上有一定的变化。其次金属锂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会造成副反应的增加,例如在表面形成SEI膜。加之相结构的不稳定和体积的变化会使材料之间的空隙缩小,或者造成材料之间的挤压与破坏,目前常见的有锂和SEI膜之间的挤压造成SEI膜碎裂,锂枝晶发生断裂/粉化形成死锂或穿透隔膜造成短路,以及固态电解质环境中表现更为突出的机械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金属锂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现有技术中金属锂结构不稳定和枝晶生长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金属锂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S1、以有机配体为5-氨基间苯二甲酸,金属离子中心来源为硝酸铜,混合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二醇的混合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溶液A;
S2、将S1制得的溶液A转移至具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合成,带溶液冷却后进行清洗和干燥,得到Cu-MOF材料;
S3、将Cu-MOF材料添加粘结剂PVDF、导电剂Super-P制备成有机涂层;
S4、制备的有机涂层涂覆与金属锂片后置于55℃的烘干箱内干燥3-4小时,得到金属锂电极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制备的前驱体溶液所用有机配体为5-氨基间苯二甲酸,金属离子中心来源为硝酸铜,其余试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醇和无水乙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制备的前驱体溶液所用有机配体为5-氨基间苯二甲酸,金属离子中心来源为硝酸铜,材料的配比为70-80份、20-30份,溶液的PH值控制在3-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制备的Cu-MOF材料的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反应温度为100-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聚和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聚和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785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