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眼睛屈光介质检查装置及瞳孔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79441.5 | 申请日: | 2022-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86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振鹤;赵玉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兴赫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00 | 分类号: | A61B3/00;A61B3/10;A61B3/14;A61B3/12;G06N3/045;G06N3/0464;G06N3/048;G06V40/18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在川 |
地址: | 066099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睛 介质 检查 装置 瞳孔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眼睛屈光介质检查装置及瞳孔识别方法,采用非接触、无创测量,通过眼底成像,得到眼睛屈光介质的透明度图像,结合瞳孔识别方法,以实现眼睛屈光介质的快速检查,尤其对于对婴幼儿进行眼睛屈光介质检查时,现有屈光介质检查操作复杂,以及婴幼儿不能主动配合检查,客观上增加了个体检查时间,本方法可解决婴幼儿无法自主表达视觉障碍使得眼睛屈光介质异常得不到及时发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睛屈光介质筛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眼睛屈光介质检查装置及瞳孔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屈光介质,是指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的通路,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屈光介质浑浊或透明度降低会直接影响人的视觉,甚至引起失明。临床上,屈光介质检查技术相对成熟,主要有焦点照明检查法、虹膜投影法、检眼镜彻照法和裂隙灯检查法。焦点照明检查法是通过灯光直接照射进入瞳孔,观察晶状体是否出现浑浊以及脱位的情况。虹膜投影法是采用细光,从瞳孔的45度角进行检查,一直投射到晶状体,如果晶状体浑浊位于核心部位,那么浑浊区和瞳孔边缘之间有一个新月状透明区域,其实浑浊区的阴影越是狭窄,晶状体的阴影就会完全消失。检眼镜彻照法主要是将光线投入瞳孔区内,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均匀的红影,若屈光介质浑浊则可见红影中有黑点或斑块,患者转动眼球,观察黑影位置可以确定浑浊部位。裂隙灯检查法是以裂隙灯作光学切面检查,从前至后,可见许多明暗相间的层次结构,这些不同的结构代表了不同时期晶状体核,屈光介质浑浊会造成结构不清晰或缺失。上述方法都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经验的医生来完成,操作也相对复杂。通常情况下是患者主诉视觉障碍后进行检查,不适用于大范围人群的筛查。
屈光介质浑浊类疾病在婴幼儿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存在,如先天性白内障。然而,婴幼儿的视觉认知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都阻碍了疾病的及时发现与诊断,致使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现有屈光介质检查操作复杂,以及婴幼儿不能主动配合检查,客观上增加了个体检查时间,因此,不可能对每个婴幼儿定期进行屈光介质检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屈光介质检查操作复杂以及缺乏婴幼儿眼睛屈光介质检查装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眼睛屈光介质检查装置及瞳孔识别方法,实现快速筛查眼睛屈光介质状态,得到眼睛屈光介质的透明度图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眼睛屈光介质检查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LED光源、透镜组、半透半反镜、检查口、聚焦镜头和面阵相机;
LED光源,用于形成光线产生第一光束;
透镜组,包括多个平行放置的透镜,与所述LED光源平行布置,产生第一发散光;
半透半反镜,与所述透镜组水平面倾斜布置,用于将第一发散光反射于检查口中的人脸,并将经眼睛反射的第一反射光透射于与眼睛平行布置的聚焦镜头,成像于面阵相机。
所述半透半反镜,根据镜片上镀膜,调节透射率与反射率的比例,以控制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光强。
聚焦镜头,将第一射入光成像于面阵相机,实现眼睛屈光介质成像;
所述面阵相机,拍摄图像后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从人脸图像中识别瞳孔位置,得到眼睛屈光介质的透明度图像。
所述LED光源,还包括:通过计算机控制LED光源,实现LED光源发出第一射入光与面阵相机曝光同步进行。
所述面阵相机,还包括:通过计算机发出脉冲信号对面阵相机的外触发功能,实现与LED光源发出第一射入光与面阵相机曝光同步进行;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瞳孔识别方法,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实现所述眼睛屈光介质检查装置的人眼瞳孔识别,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兴赫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兴赫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794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