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用高碱煤的二级旋风液态凝渣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81388.2 | 申请日: | 2022-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3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霞;弋治军;吕俊复;曾强;李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80/00 | 分类号: | F23B80/00;F23J15/06;F23L15/04;F23L5/02;F23D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易创经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22 | 代理人: | 刘晓文 |
地址: | 6104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用高碱煤 二级 旋风 液态 锅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用高碱煤的二级旋风液态凝渣锅炉,包括:旋风燃烧室,旋风燃烧室的进料口处安装有旋风燃烧器;旋风混合冷凝室,旋风混合冷凝室的进烟口与旋风燃烧室的出烟口连通;换热装置,换热装置的入口与旋风混合冷凝室的出烟口连通;再循环风箱,再循环风箱的入口与换热装置的出口连通,再循环风箱的出口与旋风燃烧室的内部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且还与旋风混合冷凝室的内部通过第二管道连通,再循环风箱用于向旋风燃烧室及旋风混合冷凝室的内部提供切向的风;以及二次风供风装置,二次风供风装置的出口与旋风燃烧室的内部连通,二次风供风装置用于向旋风燃烧室的内部提供切向的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燃用高碱煤的二级旋风液态凝渣锅炉,可用于采用高碱煤提供蒸汽或作为热烟气发生炉提供高温热烟气。
背景技术
碱金属含量较高的煤炭称为高碱煤,高碱煤多见于新疆地区,具有高水分、低灰分、中高挥发分等特点,是较好的动力煤。
但是高碱煤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燃烧过程中,高温下煤炭中的碱金属(钠、钾等)会发生升华现象,挥发的碱金属或碱金属氧化物以气态形式存在于锅炉烟气当中,在冷凝、团聚的作用下形成亚微米级飞灰颗粒,这些颗粒通过热泳沉积、化学反应、烟气携带碰撞等作用沉积在受热面表面上,从而形成富含碱金属的粘结沾污层,这样就会引起锅炉传热能力明显下降,金属材料的热腐蚀以及管道堵塞等问题。
发明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用高碱煤的二级旋风液态凝渣锅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具体是这样的:一种燃用高碱煤的二级旋风液态凝渣锅炉,包括:
旋风燃烧室,所述旋风燃烧室的进料口处安装有旋风燃烧器;
旋风混合冷凝室,所述旋风混合冷凝室的进烟口与所述旋风燃烧室的出烟口连通;
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的入口与所述旋风混合冷凝室的出烟口连通;
再循环风箱,所述再循环风箱的入口与所述换热装置的出口连通,所述再循环风箱的出口与所述旋风燃烧室的内部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且还与所述旋风混合冷凝室的内部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再循环风箱用于向所述旋风燃烧室及所述旋风混合冷凝室的内部提供切向的风;以及
二次风供风装置,所述二次风供风装置的出口与所述旋风燃烧室的内部连通,所述二次风供风装置用于向所述旋风燃烧室的内部提供切向的风。
进一步地,所述旋风燃烧室的出烟口处设置有多根凝渣管束,多根所述凝渣管束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旋风燃烧室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所述过热器的入口与所述旋风混合冷凝室的出烟口通过烟道连通,所述过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省煤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省煤器的出口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再循环风箱的入口连通,所述再循环风箱与旋风燃烧室及旋风混合冷凝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再循环风箱的出口还与所述旋风混合冷凝室的内部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位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风供风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旋风混合冷凝室的横截面为内圆角矩形或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烟道还与外来余热管道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用高碱煤的二级旋风液态凝渣锅炉,在燃用高碱煤时,对其产生的烟气采用双旋风凝渣技术,在不使用超高温除尘方法的情况下,通过旋风燃烧室、旋风混合冷凝室和烟气再循环等技术,将烟气中的大量灰分通过液态排渣及冷凝除灰等方式进行收集,可显著降低烟气中灰分浓度,并大量减少碱金属及其化合物含量,降低烟气的粘结特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813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