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91742.X | 申请日: | 2022-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9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叶雁飞;刘卫东;朱敏涛;曹黎颖;苟鸿翔;程宝谊;赵玉静;倪大友;殷凡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武环科(湛江)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14;C04B18/08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刘旭章 |
地址: | 524076 广东省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简镇宝钢湛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渣 粉煤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水泥为205‑225份、矿粉为90‑100份、粉煤灰为30‑40份、钢渣粉30‑40份、水为130‑140份、砂为740‑750份、碎石为940‑960份、外加剂为5‑6份;外加剂为301减水剂;粉煤灰为华太II级粉煤灰,比表面积为420m2/kg,烧失量为1.5%,含水率为0.6%,7d活性指数≥60%,28d活性指数≥75%;钢渣粉的细度≤5%,比表面积280m2/kg,7d活性指数≥60%,28d活性指数≥79%。根据本发明,具备制备工艺简单、工成本低、生产低碳环保的优点,应用到混凝土中能大幅提高固废资源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抽真空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指在钢铁、冶金、发电等工业生产活动中所排放的固体废渣,其种类较多,排放量较大。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胶凝材料,可以同时实现工业固废的大规模利用和减少水泥的生产量,具有资源循环和节能环保的双重意义。
单掺一种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矿渣粉以及钢渣粉等)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后期强度。但是单掺混凝土在应用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掺量较大的情况下:在混凝土中大量掺入粉煤灰会降低早期强度,且内部碱含量较低易造成抗碳化能力下降;混凝土中加入较多矿渣粉会导致和易性不良,且易引入气体导致强度降低,体积收缩率高,进而造成混凝土开裂;钢渣粉的大量掺入会导致较差的体积稳定性及较低的早期强度。试验发现,用粉煤灰和矿渣粉代替部分水泥,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和收缩性就会降低。由于混凝土的应用场景较多,在水工建筑物的高速水流区或路面工程中,需要混凝土具备耐磨的性能。混凝土的抗冲磨强度与抗压强度并不一致,如混凝土的强度虽然相同,由于使用的骨料、水泥品种不同,其抗冲磨强度可能相差几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具备制备工艺简单、工成本低、生产低碳环保的优点,应用到混凝土中能大幅提高固废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包括按重量份记以下材料:
水泥为205-225份、矿粉为90-100份、粉煤灰为30-40份、钢渣粉30-40 份、水为130-140份、砂为740-750份、碎石为940-960份、外加剂为5-6份;
外加剂为301减水剂;
粉煤灰为华太II级粉煤灰,比表面积为420m2/kg,烧失量为1.5%,含水率为0.6%,7d活性指数≥60%,28d活性指数≥75%;
钢渣粉的细度≤5%,比表面积280m2/kg,7d活性指数≥60%,28d活性指数≥79%。
优选的,水泥包括P.O42.5水泥或P.II52.5水泥的一种或多种,比表面积为370m2/kg-375m2/kg,需水量为139ml-140ml,烧失量为1.5%-2.0%,含水率为0.4%-0.5%。
优选的,矿粉为宝田S95矿粉,比表面积为430m2/kg,烧失量为1.6%,含水率为0.5%,7d活性指数≥75%,28d活性指数≥100%。
优选的,砂为粒径在0.5mm-0.25mm的机制砂,细度模数为2.4,含泥量为0.7%,泥块含量为0.1%。
优选的,碎石的粒径为5mm-25mm,含泥量为0.3%,泥块含量为0.05%,压碎指标为9%。
一种复掺钢渣粉与粉煤灰的混凝土的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组分,通过卧式搅拌机挂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武环科(湛江)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宝武环科(湛江)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1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