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感应伤口抗张抑瘢仪有效
申请号: | 202211495817.1 | 申请日: | 202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90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军;徐辉;周强;袁坤山;裴翀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8 | 分类号: | A61B17/08;A61B90/0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1100 山东省德州市齐***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感应 伤口 抗张抑瘢仪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感应伤口抗张抑瘢仪,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智能感应伤口抗张抑瘢仪包括母贴、子贴、抗张力带、张力传动模块、张力检测模块和张力显示模块,其中母贴和子贴分别粘在伤口两侧,抗张力带的一端连接在母贴上,一端粘贴在子贴上,通过抗张力带反复粘贴在子贴上来调节抗张力的大小,伤口的张力通过抗张力带和张力传动模块传递到张力检测模块进行检测张力值,并在张力显示模块中显示张力的最大值和实时变化值。智能感应伤口抗张抑瘢仪,通过感应伤口张力和调整抗张力大小为伤口重建合适的机械应力微环境以解决张力引起伤口瘢痕生长的问题并促进伤口再生恢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感应伤口抗张抑瘢仪。
背景技术
增生性瘢痕形成是一种纤维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异常的细胞外基质积累,通常继发于烧伤、创伤或外科手术。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不仅会导致美容效果下降,还会导致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于皮肤表面的伤口,伤口恢复大致分为48小时内的炎症阶段、2-10天的新组织形成阶段和1年或更久的重塑阶段这三个阶段,在炎症阶段伤口中有大量的细菌、中性线粒体和血小板,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在新组织形成阶段伤口表面会形成焦痂,在焦痂下有上皮细胞迁移和新的血管形成,在重塑阶段,已经迁移到伤口的成纤维细胞形成紊乱的胶原蛋白,并缓慢收缩伤口,伤口张力越大的区域积累的成纤维细胞越多,重新上皮化的创面越高于周围表面,形成瘢痕。
目前,已经建立了几种治疗方法来减少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皮质类固醇和细胞毒药物,但目前很少有这些策略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尽管增生性瘢痕发病机制的细节尚不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机械力对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当机械力被细胞上的各种机械敏感元件感知时,下游的生化通路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促进成纤维细胞激活和皮肤纤维化,发生在较高机械应变部位的皮肤创伤更容易诱发瘢痕肥大。因此需要抑制伤口的机械负荷特别是伤口的张力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方式。
CN 211214977 U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以抑制缝合伤口瘢痕形成的伤口治疗仪,通过按摩减少伤口张力和电离辐射破坏肉芽组织生长抑制瘢痕生成,操作较为复杂;CN204218953 U专利公开了一种创口减张抑瘢贴,其为透明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材料构成、两端部有烯酸压敏胶粘贴胶层,减小创口张力以达到减少瘢痕。还有相关的国内外的上市产品,有3M公司的免缝胶带和德国保赫曼omnistrip免缝胶以及国内多家公司注册的医用无敏透气胶布,都无法灵活调节抗张力的大小和作用角度;朗特医疗的拉链式创可贴减张贴,只可通过拉链增加抗张力值,抗张力过大容易造成伤口两边的皮缘接触过紧影响伤口组织的血供,血供不足的伤口组织缺少营养会延迟愈合甚至造成组织坏死。减张贴和免缝胶带的设计无法灵活调整抗张力的大小方向,同时也无法对表层下的真皮和皮下层提供抗张力,难以调节在真皮层和皮下层的伤口机械应力的微环境;CN 103961195 A专利公开了一种负压伤口治疗用于防止手术缝合伤口瘢痕增生的技术方法。负压伤口治疗是通过封闭、固定和压迫缝合伤口,以及对伤口的持续负压作用,同时负压干预,减轻伤口组织的张力、封闭伤口以降低组织炎症反应,进而抑制瘢痕增生,但是需要持续连接中心负压系统进行7-10天的负压吸引,不便于临床使用。
如何感应伤口张力变化和调整抗张力大小和方向,以及如何改善伤口恢复的机械应力微环境,是减小伤口张力改善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键,因此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简易灵活、智能感应伤口张力变化、抗张力大小和方向可调节、有利于改善伤口的机械应力微环境的伤口抗张抑瘢的医疗器械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感应伤口抗张抑瘢仪,以解决现有的使用不便、无法感应伤口张力、抗张力无法调节等技术问题以抑制瘢痕生长并促进伤口恢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58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管件支撑机构
- 下一篇:一种碰撞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