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IPv6特性构建柔性组网框架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1495912.1 | 申请日: | 202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04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柏成勇;陈琦;邓雄;李科;潘俊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连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1/5007 | 分类号: | H04L61/5007;H04L41/5003;H04L101/659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耿鹏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pv6 特性 构建 柔性 组网 框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Pv6特性构建柔性组网框架的方法及系统,以基于IPv6报文头部中的Flow lable、Traffic Class字段为核心,提供基于业务的柔性组网框架。通过获取业务流网络需求信息,根据业务流网络需求信息对IPv6前段地址位和后段接口位进行精细化的IPv6地址规划及分配,进而对每一种业务流分配对应的Flow lable字段数值及Traffic Class字段数值,将分配关系进行整理从而得到业务流策略表。根据业务编码ID与业务流策略表进一步对业务流数据进行字段赋值得到IPv6地址业务标识映射表并进行网络控制定义与网络质量服务。通过本发明能够对业务进行智能调度,实现业务级流识别及高精度的流控制,帮助企业构建基于业务的柔性网络,同时依托原生IPv6特性,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及兼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Pv6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IPv6特性构建柔性组网框架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IPv6协议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在地址空间、安全性、QoS等方面有巨大提升,可有效支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利用IPv6技术解决地址短缺、培育创新空间是大势所趋,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导部署IPv6的迫切性,全球通信行业以及开展新兴技术应用的企业都在向IPv6迁移,被业界及各国政府视为互联网演进的必经之路。
当前各行业网络、应用正在由IPv4向IPv6大规模演进,但采用IPv6的原因不再只是补充IPv4地址的不足,而是看重IPv6地址空间能力的拓展与创新潜力的开发,实现应用驱动网络,通过应用感知,打造高度自治的柔性网络,以满足广泛的个性化定制网络需求。但在实际应用中,受各种条件限制,并没有充分释放IPv6技术潜能和优势,主要因为实际网络操作中未能有效应用IPv6地址后64位接口ID部分,当前各行业在进行IPv6地址规划时,主要是针对IPv6地址的前64位前缀地址进行规划,但对于IPv6地址的后64位接口位基本没有规划,对于同一网络环境不同业务类型、终端接入难以有效进行识别及区分。另外,各行业存在缺乏有效应用识别机制的情况,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网络技术不断完善,同时各类应用也不断提出差异化的需求,这要求网络能精准感知应用情况,提供精细化网络服务。而当前网络对应用缺乏有效感知手段,不能进行有效识别。还有,当今网络技术难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保障,现有业务场景中,如语音业务、视频业务、互联网业务、互联网业务、车联网业务等对网络带宽、时延、抖动、丢包率等性能指标需求各有不同,而网络与应用的解耦导致网络无法有效感知应用的需求,难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保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特性构建柔性组网框架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IPv6特性构建柔性组网框架方法,包括:
获取业务流网络需求信息,根据业务流网络需求信息对IPv6前段地址位和后段接口位进行精细化的IPv6地址规划及分配,得到总体地址分配方案;
根据业务流网络需求信息与总体地址分配方案,对每一种业务流分配对应的Flowlable字段数值及Traffic Class字段数值,将分配关系进行整理得到业务流策略表;
获取基于IPv6地址段的业务流数据并进行解析得到业务编码ID,根据业务编码ID与业务流策略表进一步对业务流数据进行字段赋值得到IPv6地址业务标识映射表;
根据IPv6地址业务标识映射表对业务流数据进行控制定义与网络质量服务。
本方案中,所述获取业务流网络需求信息,根据业务流网络需求信息对IPv6前段地址位和后段接口位进行精细化的IPv6地址规划及分配,得到总体地址分配方案,具体为:
获取业务流网络需求信息中网络拓扑结构信息;
根据网络拓扑结构信息进行网络形式分析得到网络组织架构、网络类型、网络地址用途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连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连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5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