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工程现场原状粘性土流态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96241.0 | 申请日: | 202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74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韦华;盛金保;周元斌;徐菲;蒋涛;何旸;刘斌;厉丹丹;王海鹏;陈海波;徐天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8G12/32;C08F289/00;C08F222/06;E02D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德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2 | 代理人: | 陶丹丹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现场 原状 粘性 土流态化 方法 | ||
1.一种将工程现场原状粘性土流态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粘性土流态化所需的配合比、关键材料及施工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工程现场原状粘性土流态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材料包括:适用于粘土的表面活性剂、引气剂和机制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将工程现场原状粘性土流态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土流态化所需的配合比按照质量份数如下:水18~25份、原状粘性土65~75份、机制砂3~6份、表面活性剂1~5份、引气剂0.05~0.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将工程现场原状粘性土流态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水17~22份、37%甲醛25~32份、亚硫酸氢钠8~12份、三聚氰胺5~10份、水杨酸5~10份、氨基磺酸15~20份、氢氧化钠7~12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将工程现场原状粘性土流态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松香25~30份、马来酸酐4~8份、聚乙二醇9~13份、30%浓度氢氧化钠15~2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7~42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将工程现场原状粘性土流态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01、称取甲醛总质量份数的60%加入至反应釜内,随后加入预定量的亚硫酸氢钠,启动反应釜内的搅拌器进行搅拌,同时将反应釜内的温度升高至30~35℃并保持恒温,甲醛溶解亚硫酸氢钠,持续搅拌至反应釜内无结块;
步骤102、向反应釜中继续添加水、氨基磺酸总质量份数的70%、水杨酸、氢氧化钠总质量份数的60%~70%,恒温持续搅拌2~6小时,直至反应完全;
步骤103、向反应釜中继续加入三聚氰胺、和剩余的甲醛,并持续搅拌反应1~2小时,得到透明溶液;将反应釜内的温度升高至80℃,直至反应完全得到反应液;
步骤104、使用剩余的氨基磺酸调节反应液的pH值为5~6,于80℃继续反应2小时;
步骤105、待反应结束后,静置冷却至20℃,加入剩余的氢氧化钠,将pH值调节至8得到表面活性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将工程现场原状粘性土流态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剂的制备流程如下:
步骤201、将预定质量份数的松香粉碎呈粉状,将粉状的松香放入至反应釜内,于氮气环境中加热至150~165℃,不断搅拌直至松香完全熔融;
步骤202、于反应釜内继续添加马来酸酐,将温度升至180~195℃并持续搅拌反应5~7小时,待反应生成黑色胶状固体制备得到马来松香中间体;
步骤203、将温度降至60~70℃保温,加入聚乙二醇,持续反应2~3小时;
步骤204、静置冷却至25℃,持续搅拌的同时加入30%浓度氢氧化钠,保温至2~3小时后升温至90℃;持续搅拌的同时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保温持续搅拌3~5小时,得到引气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将工程现场原状粘性土流态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制砂的粒径为0.63mm~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工程现场原状粘性土流态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原状粘性土投入至搅拌机内;
当工程现场粘性土含水率低于8%时,且块体无法投放入搅拌机,则根据搅拌机进料口大小,将粘性土块破碎成小体积块体;
步骤二、将预定质量份数的水、表面活性剂和引气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步骤三、将预定质量份数的原状粘性土投入搅拌机中,先搅拌30~60s,于搅拌机中加入步骤二中的混合液、机制砂搅拌2~6分钟,得到流动性流态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原状粘性土流态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为圆盘立轴式搅拌机,且功率不小于30kW。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原状粘性土流态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原状粘性土要先用圆盘立轴式搅拌机先搅拌,后加入混合液与机制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62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