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银行终端交易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99681.1 | 申请日: | 202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4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何艳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G06V40/12;G06Q40/02;G06Q4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冬梅 |
地址: | 1008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银行 终端 交易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银行终端交易方法及装置,涉及区块链,该方法包括:对获取的不同银行客户的掌纹信息,进行特征识别,得到不同银行客户的掌纹特征信息;建立不同银行客户的掌纹特征信息、与不同银行客户在银行预留的身份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上传至区块链中;在银行终端接收到目标客户的交易请求时,发出要求目标客户进行掌纹扫描的通知信息;对接收的目标客户根据所述通知信息反馈的当前掌纹信息,进行特征识别,得到目标客户的目标掌纹特征信息;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对目标客户进行身份认证,并处理目标客户的交易请求。本发明用以提升银行身份认证和交易处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保证用户和银行的财产安全,提升客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区块链的银行终端交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随着现在银行数字化的发展,身份认证的方式不断丰富,诈骗造假手段也在不断升级,越来越寻求一种更加便捷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式。
目前银行终端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人脸识别、声音识别和瞳孔识别,但现阶段银行多采用单一的身份认证方式,这使得客户的身份认证存在风险;此外,上述的人脸识别、声音识别和瞳孔识别均存在伪造的风险,使得基于上述身份认证方式进行的银行交易也存在着风险。
此外,上述身份认证方式的相关数据,一般存储于银行的后台服务器中,因后台服务器存在着被攻破风险,这也会给用户造成交易信息的泄露,造成用户和银行的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银行终端交易方法,用以提升银行身份认证和交易处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保证用户和银行的财产安全,提升客户体验,该方法包括:
对获取的不同银行客户的掌纹信息,进行特征识别,得到不同银行客户的掌纹特征信息;
建立不同银行客户的掌纹特征信息、与不同银行客户在银行预留的身份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将所述关联关系,上传至区块链中;
在银行终端接收到目标客户的交易请求时,发出要求目标客户进行掌纹扫描的通知信息;所述交易请求携带有目标客户身份信息;
对接收的目标客户根据所述通知信息反馈的当前掌纹信息,进行特征识别,得到目标客户的目标掌纹特征信息;
根据从区块链中获取的对应目标客户的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掌纹特征信息,对目标客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处理目标客户的交易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银行终端交易装置,用以提升银行身份认证和交易处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保证用户和银行的财产安全,提升客户体验,该装置包括:
掌纹特征识别模块,用于对获取的不同银行客户的掌纹信息,进行特征识别,得到不同银行客户的掌纹特征信息;
关联关系建立上传模块,用于建立不同银行客户的掌纹特征信息、与不同银行客户在银行预留的身份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将所述关联关系,上传至区块链中;
通知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银行终端接收到目标客户的交易请求时,发出要求目标客户进行掌纹扫描的通知信息;所述交易请求携带有目标客户身份信息;
目标掌纹特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对接收的目标客户根据所述通知信息反馈的当前掌纹信息,进行特征识别,得到目标客户的目标掌纹特征信息;
身份认证模块,用于根据从区块链中获取的对应目标客户的关联关系,以及所述目标掌纹特征信息,对目标客户进行身份认证;
交易请求处理模块,用于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处理目标客户的交易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996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