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03687.1 | 申请日: | 202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38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如;吴仲远;孙伟;刘蕊;樊君;王糖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李红标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控制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分布有像素单元,像素单元与对应的驱动电路连接,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连接的像素单元;侦测模组,侦测模组用于根据用户的视线信息确定显示区中的注视区和非注视区;控制模组,控制模组用于控制与注视区中的像素单元连接的驱动电路的充电电流为第一电流,控制模组用于控制与非注视区中的像素单元连接的驱动电路的充电电流为第二电流,第一电流大于第二电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使得非注视区中的驱动电路的充电电流小于注视区中的驱动电路的充电电流,保证注视区显示效果,降低非注视区中的显示驱动电路的功耗,可以降低芯片的功耗,减少发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具有显示功能,各种手机、平板等是常见的便携式电子设备,随着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比如,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使得显示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显示设备中的显示模组功耗较大,容易发热。随着显示产品向高集成度、高刷新率、高分辨率方向发展及3D显示的应用要求,显示驱动芯片的驱动电路数急剧增加,导致芯片的功耗高,发热严重。传统的降功耗方案是优化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及参数,降低每个驱动电路的功耗,但此方案在优化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大幅降低功耗,仍然存在功耗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显示驱动芯片在使用中功耗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分布有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与对应的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连接的像素单元;
侦测模组,所述侦测模组用于根据用户的视线信息确定所述显示区中的注视区和非注视区;
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用于控制与所述注视区中的像素单元连接的驱动电路的充电电流为第一电流,所述控制模组用于控制与所述非注视区中的像素单元连接的驱动电路的充电电流为第二电流,所述第一电流大于所述第二电流。
其中,所述控制模组用于在所述注视区的m1行n1列像素单元同时开启的情况下,控制m1行n1列像素单元所连接的驱动电路的充电电流为所述第一电流;
所述控制模组用于在所述非注视区的m2行n2列像素单元同时开启的情况下,控制m2行n2列像素单元所连接的驱动电路的充电电流为所述第二电流,m1小于m2和/或n1小于n2。
其中,m1等于m2且n1小于n2。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之比为n2:n1。
其中,m1与n1均为1,m2与n2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等于2。
其中,所述控制模组包括:
第一控制模组,所述第一控制模组用于根据确定的注视区与非注视区获取控制位信号,所述控制位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位信号与第二控制位信号;
第二控制模组,所述第二控制模组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位信号控制与所述注视区中的像素单元连接的驱动电路的充电电流为所述第一电流,所述第二控制模组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位信号控制与所述非注视区中的像素单元连接的驱动电路的充电电流为所述第二电流。
其中,所述视线信息包括人眼眼球的位置状态,所述侦测模组用于侦测人眼眼球的位置状态并根据所述人眼眼球的位置状态确定所述显示区中的注视区和非注视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分布有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与对应的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连接的像素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的视线信息确定所述显示区中的注视区和非注视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036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