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混凝土路面或桥面防水体系的基层处理剂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510445.5 申请日: 2022-11-29
公开(公告)号: CN115785814A 公开(公告)日: 2023-03-14
发明(设计)人: 贾恒琼;王涛;石振平;邵丕彦;王玮;魏曌;吴韶亮;祝和权;杜存山;杜玮;史懿;袁磊;南阳;彭山青;伊钟毓;张琪;张哲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铁科金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铁科金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9D195/00 分类号: C09D195/00;C09D163/02;C09D7/63
代理公司: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代理人: 李琰
地址: 100081***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混凝土 路面 桥面 防水 体系 基层 处理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桥梁桥面防水体系的基层处理剂,固含量为64%~74%,表干时间≤2.5h,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两种组分分别储存,用时混合;所述A组分为水性环氧树脂,B组分由占B组分总质量94%~99%的改性乳化沥青和余量的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组成;所述A组分与所述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质量比为3:1~6:1。本发明还提供该基层处理剂在混凝土路面或桥面防水体系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路面或桥面的防水体系的基层处理剂。

背景技术

混凝土路面,尤其是混凝土桥梁(包括公路桥梁和铁路桥梁)的桥面防水体系是提高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技术手段。混凝土道路的防水体系一般采用在混凝土基层上先铺设防水卷材层,然后浇注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或者沥青作为保护层。桥面防水性能取决于卷材是否能够与基层完全粘结以及卷材间是否牢固搭接,没有缝隙。铺设防水卷材时,先排好卷材,按准确尺寸裁剪后,每卷卷材从端头回卷到中间,用火焰熔化隔离薄膜,立即向前滚铺,使卷材完全粘接在基层上,然后重复地做另一半的卷材。随后的卷材在端头搭接处交错排列。这样的铺设工艺造成卷材搭接缝较多,可靠性相对较低;而且防水墙和泄水孔等部位封边效果不易保证。同时,明火烘烤工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为了增强卷材和基层的粘结,在铺设卷材之前一般还会在基层刷涂以硅烷偶联剂为主要成分的界面处理剂。但是防水卷材厚度大、硬度高,界面处理剂仅起到增强粘结的作用,无法保证卷材与基层的伏贴性和粘结可靠性。这部分的性能的达到目前很大程度上依赖基层状态,对施工条件也提出较高要求,无法实现机械化快速施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路面或桥面的防水体系的基层处理剂。该基层处理剂可以采用机械化施工方式喷涂或刮涂于在混凝土路面或桥面上,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基面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层的粘结强度和剥离强度,同时能够起到修补基面缺陷、隔绝基面潮湿水分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混凝土桥梁桥面防水体系的基层处理剂,固含量为64%~74%,表干时间≤2.5h,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两种组分分别储存,用时混合;所述A组分为水性环氧树脂,B组分由占B组分总质量94%~99%的改性乳化沥青和余量的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组成;所述A组分与所述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质量比为3:1~6:1。

优选地,所述水性环氧树脂选自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还优选地,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选自E-44、GEM03和GEM02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改性乳化沥青总质量为基准,所述改性乳化沥青的组成为:

改性沥青65~75%、阳离子表面活性剂5~1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8%、无机酸或有机酸1~5%、增稠剂0.5~2%、附着力促进剂5~10%,和余量的去离子水。

所述的改性乳化沥青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1)将改性沥青加热至130~160℃,备用;

(2)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附着力促进剂加入至50~60℃的去离子水中,加入无机酸或有机酸调节溶液的pH值至2.5~3.5,50~60℃下搅拌0.5~1h,得到乳化液,备用;

(3)将步骤(2)得到的乳化液转移至胶体磨中,开启胶体磨,将步骤(1)加热的改性沥青缓慢加入胶体磨中,待到混合体系变成黑褐色的均匀粘稠液体,即可出料,冷却,即得。

优选地,以改性沥青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改性沥青的组成为:

沥青50~65%、改性剂10~20%、软化剂15~25%、增粘剂5~15%。

优选地,所述沥青选自重交道路石油沥青70#和90#中的一种或两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铁科金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铁科金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铁科金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铁科金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104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