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电源补给系统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16537.4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2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森;唐德钱;肖森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H02J7/35;H02J7/02;H02M1/42;H02M7/217;H02M3/335;B60L50/60;B60R16/033;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谭小琴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电源 补给 系统 车辆 | ||
1.一种电动汽车电源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L接口、N接口、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谐振电路、整流电路、开关S1、开关S2、太阳能电池、动力电池和蓄电池;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谐振电路并联;所述动力电池与谐振电路并联;所述太阳能电池经开关S1分别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谐振电路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还经开关S2分别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谐振电路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整流电路并联;所述整流电路与谐振电路连接;
所述电动汽车电源补给系统被配置为五种工作模式,分别为:交流充电模式、低压充电模式、逆变放电模式、太阳能充电模式和太阳能逆变放电模式;
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分别与L接口、N接口连接;
系统用于接收外部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并基于不同的控制信号进入对应的工作模式;
当系统进入交流充电模式和太阳能充电模式时,为动力电池和蓄电池充电;
当系统进入低压充电模式时,为蓄电池充电;
当系统进入逆变放电模式和太阳能逆变放电模式时,为蓄电池充电同时输出交流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源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系统进入交流充电模式时,通过L接口、N接口输入交流电,开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谐振电路和整流电路,交流电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转成直流,再通过谐振电路调压成为高压直流电给动力电池充电;同时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的直流电通过谐振电路原边和整流电路调压成为低压直流电给蓄电池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源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系统进入低压充电模式时,开启谐振电路副边和整流电路,由动力电池输出高压直流电,并通过谐振电路副边和整流电路调压成为低压直流电给蓄电池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源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系统进入逆变放电模式时,开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谐振电路和整流电路,由动力电池输出高压直流电,并通过谐振电路和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转化成交流电,从L接口、N接口输出;同时动力电池输入的高压直流电通过谐振电路副边和整流电路调压成为低压直流电给蓄电池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源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系统进入太阳能充电模式时,闭合开关S1、开关S2,开启太阳能电池、谐振电路和整流电路,由太阳能电池输出高压直流电通过谐振电路调压成为高压直流电给动力电池充电;同时太阳能电池的直流电通过谐振电路的原边和整流电路调压成为低压直流电给蓄电池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源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系统进入太阳能逆变放电模式时,开启太阳能电池、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谐振电路原边和整流电路,由太阳能电池输出高压直流电,并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转化成交流电,从L接口、N接口输出;同时太阳能电池的直流电通过谐振电路原边和整流电路调压成为低压直流电给蓄电池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源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相并联的第一开关管组、第二开关管组和电容C1;所述第一开关管组经电感L1与交流输入L端连接,第二开关管组与交流输入L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源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组由开关管Q1与开关管Q2串联而成,且开关管Q1的源极和开关管Q2的漏极的连接点经电感L1与交流输入L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组由开关管Q3与开关管Q4串联而成,且开关管Q3的源极和开关管Q4的漏极的连接点与交流输入L端连接;
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与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和开关管Q4的源极连接;
所述开关管Q1至开关管Q4的栅极均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1653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