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退役动力单体电池梯次利用筛选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2113.9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6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毕瑞;石茹冰;杨超;朱亚超;任伟阳;郭叶;苑晓凯;王力伟;郭梦凡;胡延强;贾重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中化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92 | 分类号: | G01R31/392;G01R31/3842;G01R31/3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董文倩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役 动力 单体 电池 梯次 利用 筛选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退役动力单体电池梯次利用筛选评价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将多个初始电池充电至第一荷电状态,得到多个目标电池及与多个目标电池分别对应的充电量;对多个目标电池进行预定活化操作,得到多个活化电池;将多个活化电池放电至第二荷电状态,得到与多个活化电池分别对应的放电量和第二极化电压;基于上述的充电量和放电量,确定与多个目标电池分别对应的自放电率;确定多个活化电池从第二荷电状态充电至第一荷电状态后分别对应的第一极化电压;基于上述的充电量,自放电率,第一极化电压和第二极化电压,确定多个活化电池分别对应的状态参数;基于多个活化电池分别对应的状态参数,确定多个活化电池的状态等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能存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退役动力单体电池梯次利用筛选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大多通过仪器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内阻、通过充放电循环测量剩余容量、充放电过程中电池温度、脉冲充放电电压和内阻变化、充电阻抗等参数来确定当前电池的状态。但利用上述方法来筛选评价梯次利用电池状态,存在执行所需时间较长,效率低,或电池阻抗表征不准确,或涉及的检测设备较多,检测成本高,或方法复杂度高的问题。
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存在通过筛选电池状态确定用于进行梯次利用的电池时所需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役动力单体电池梯次利用筛选评价方法,以至少解决通过筛选电池状态确定用于进行梯次利用的电池时所需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退役动力单体电池梯次利用筛选评价方法,包括:将多个初始电池充电至第一荷电状态,得到多个目标电池及与多个目标电池分别对应的充电量;对多个目标电池进行预定活化操作,得到多个活化电池;将多个活化电池放电至第二荷电状态,得到与多个活化电池分别对应的放电量,以及多个活化电池放电至第二荷电状态时分别对应的第二极化电压;基于多个目标电池分别对应的充电量和多个活化电池分别对应的放电量,确定与多个目标电池分别对应的自放电率;将多个活化电池从第二荷电状态充电至第一荷电状态,得到与多个活化电池分别对应的第一极化电压;基于多个目标电池分别对应的充电量和自放电率,多个活化电池分别对应的第一极化电压和第二极化电压,确定多个活化电池分别对应的状态参数;基于多个活化电池分别对应的状态参数,确定多个活化电池分别对应的状态等级。
可选的,在将多个初始电池充点至第一荷电状态,得到多个目标电流及与多个目标电池分别对应的充电量之前,还包括:按照预定电流和预定电压分别对多个初始电池进行第一次充电和第一次放电。
可选的,在将多个初始电池充电至第一荷电状态,得到多个目标电池及与多个目标电池分别对应的充电量之前,还包括:确定待评估的多个电池;按照预定条件对多个电池进行筛选,将满足预定条件的电池确定为初始电池,得到多个初始电池,其中,预定规则为:电池外观无破损或变形的程度属于预定允许范围内,且电池的开路电压高于预定数值。
可选的,对多个目标电池进行预定活化操作,得到多个活化电池,包括:将多个目标电池在预定温度范围内进行预定时长的搁置,得到多个活化电池。
可选的,预定温度范围为30℃~70℃,预定时长为4h~158h。
可选的,多个目标电池分别对应的自放电率确定方式为:
S=(C1-C2)/C1*100%
其中,S为自放电率,C1为多个目标电池分别对应的充电量,C2为多个活化电池分别对应的放电量。
可选的,多个活化电池分别对应的状态参数确定方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中化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中化锂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21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