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酸蓄电池修复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1524364.0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4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肖丰;崔旭;朱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旭华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B82Y30/00;H01M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陈小龙 |
地址: | 102402 北京市房山区弘安路8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修复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石墨烯原液进行除杂处理,得到净化纳米石墨烯原液;(2)混合步骤(1)得到的所述净化纳米石墨烯原液和酸溶液,得到铅酸蓄电池修复液,所述铅酸蓄电池修复液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以纳米石墨烯原液‑酸溶液为主要组成体系,不仅成分简单,而且操作方便快捷;所得铅酸蓄电池修复液对电池的修复效果优异,还可以提高电池效率和电池容量,改善电池的低温性能,可以用于铅酸类动力电池或铅酸类储能电池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修复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自从19世纪末铅酸蓄电池诞生以来,由于其具有成本低、性能优异的特点而发展迅速。然而,由于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大电流放电,其可用容量会明显降低。因此,通常会对铅酸蓄电池的深度放电加以限制。但是,在限制放电的情况下,即使在80%的放电深度下,其电化学性能也会逐渐下降,典型循环寿命约为1500次。一般铅酸蓄电池的寿命为2-3年,但实际使用寿命却远低于预期寿命,常常只有1年或更短时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通常采用一些合理的手段延长铅酸蓄电池的寿命。其中,将废旧铅酸蓄电池进行修复,就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延长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的方法。
目前,通常采用添加电解液的形式对铅酸蓄电池进行修复,但是添加的电解质附着于电极表面,只能起到轻度洗净表面的硫酸铅而不能彻底除去硫酸铅,并且硫酸铅再次结晶后还会再次附着到极板上,没有真正做到修复电池,其性能还是会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
此外,铅酸蓄电池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在低温下充放电性能较差,而现有的修复技术不能做到兼顾电池容量恢复和提高低温性能。
CN103311586A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修复还原剂,该修复还原剂的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如下:聚乙二醇0.5-2.0%;聚乙烯醇0.5-5.0%;2,3,6-三甲基苯酚0.05-1.0%;1,2-丙二醇1.0-5.0%;醋酸铵0.5-5.0%;氧化石墨烯0.05-0.5%;去离子水,余量。该修复还原剂不仅成分复杂,而且无法去除硫酸铅,因而对蓄电池的容量提升效果有限。
CN103474707A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修复液及利用其修复铅酸蓄电池的方法,该铅酸蓄电池修复液包括催化络合剂、表面活性剂、疏松剂、硫酸盐添加剂和对甲苯磺酸钠。该修复铅酸蓄电池的方法包括:将蓄电池置入容器并注水使水面与蓄电池中盖齐平,调节水温并对蓄电池充电;使蓄电池横纵频波振动,取出蓄电池注入铅酸蓄电池修复液;取开路电压压差小于0.3V的蓄电池串联成组,以不同电流充电数次后以2H率放电,再次以不同电流充电数次;排出多余的铅酸蓄电池修复液。由此可见,其公开的修复液以及修复方法十分复杂,需要反复多次操作,并且难以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因此,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修复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修复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铅酸蓄电池修复液不仅修复效果好,而且可以迅速修复极板功能,可以用于铅酸类动力电池或铅酸类储能电池等领域,方便高效,可以大规模应用。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修复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米石墨烯原液进行除杂处理,得到净化纳米石墨烯原液;
(2)混合步骤(1)得到的所述净化纳米石墨烯原液和酸溶液,得到铅酸蓄电池修复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旭华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旭华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43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