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云中心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6689.2 | 申请日: | 2022-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7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熊宠巍;秦康;喻赛球;欧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腾发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13/00;H02J3/32 |
代理公司: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7 | 代理人: | 李大为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心 分布式 能源 协调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中心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其中,云中心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包括:云控制中心、分布式能源协调器、配电端、新能源端以及用户端;所述分布式能源协调器分别与所述云控制中心、配电端、新能源端和用户端连接;所述配电端和新能源端,用于产生电能信号;所述分布式能源协调器,用于将所述配电端和新能源端的电能信号上传至云控制中心,并根据所述云控制中心的控制指令进行输入和输出的切换;所述云控制中心,用于根据所述电能信号下发控制指令。本发明解决了同一电网下新能源与传统电网分布式能源协调接入的问题,实现了对新能源和传统电网的自动均衡使用,优化了电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中心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随着新能源的大量接入,智能电网架构和用户需求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传统电力系统中无法实现区域性的分布式能源统一协调,仅对单一个体的产品进行独立控制,无法实现区域性内部新能源和传统电网的有序使用。
申请号为CN202110856120.1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端边云架构的虚拟电厂能源管控优化系统,该系统包括与虚拟电厂每种灵活性资源集群中各能源设备连接的智能终端、与各个灵活性资源集群中的智能终端连接的边缘服务器,以及与调控各个灵活性资源集群的边缘服务器连接的云中心;该系统无法实现在同一电网下新能源与传统电网分布式能源接入的问题,因此,亟待提出一种云中心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系统,解决同一电网下新能源与传统电网分布式能源协调接入的问题,实现对新能源和传统电网的自动均衡使用,优化电网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云中心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系统,旨在解决同一电网下新能源与传统电网分布式能源协调接入的问题,实现对新能源和传统电网的自动均衡使用,优化电网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云中心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其中,所述云中心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包括:
云控制中心、分布式能源协调器、配电端、新能源端以及用户端;所述分布式能源协调器分别与所述云控制中心、配电端、新能源端和用户端连接;
所述配电端和新能源端,用于产生电能信号;
所述分布式能源协调器,用于将所述配电端和新能源端的电能信号上传至云控制中心,并根据所述云控制中心的控制指令进行输入和输出的切换;
所述云控制中心,用于根据所述电能信号下发控制指令。
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分布式能源协调器包括:输入单元、多路切换控制单元、输出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多路切换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输入单元、输出单元和通信单元连接;所述输入单元分别与所述配电端、新能源端以及多路切换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通信单元与云控制中心连接;所述输出单元与用户端连接。
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输入单元包括第一输入接口和第二输入接口;
所述第一输入接口与所述配电端连接;
所述第二输入接口与所述新能源端连接。
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输入单元包括第一采样单元和第二采样单元;
所述第一采样单元与所述第一输入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采样单元与所述第二输入接口连接。
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输出单元至少包括一个输出接口。
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云中心分布式能源协调控制器至少设有一个分布式能源协调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腾发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腾发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66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