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监测限流单元的减缓SiC二极管单粒子烧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6763.0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79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曹爽;于庆奎;孙毅;梅博;吕贺;王乾元;莫日根;李鹏伟;魏志超;张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5 | 分类号: | G06F30/25;G06F30/17;G16C6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庞静 |
地址: | 1001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监测 限流 单元 减缓 sic 二极管 粒子 烧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监测限流单元的减缓SiC二极管单粒子烧毁的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计算任务轨道环境的空间粒子LET能谱,根据任务需求确定高能粒子LET阈值;步骤2,根据SiC二极管的应用状态,确定最大关态电压;步骤3,TCAD仿真试验,将步骤1和步骤2确定的LET和电压值作为输入条件,开展SiC二极管TCAD单粒子仿真试验,分析确定瞬态电流恢复时长tresume;步骤4,给出快速监测自主限流的最大延迟时长tdelay,要求tdelay<tresume。该发明可用于指导SiC高压功率二极管宇航应用,属于抗辐射加固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监测限流单元的减缓SiC二极管单粒子烧毁的方法,属于元器件抗辐射加固技术领域,可用于指导SiC高压功率二极管的宇航应用,规避单粒子效应带来的应用风险。
背景技术
SiC高压二极管在高能粒子辐射作用下,会在较低电压条件下出现漏电退化甚至烧毁失效,严重影响航天器选择应用。目前,SiC二极管的单粒子效应机理尚不清晰,单粒子效应器件加固技术仍在探索阶段。为更快更好指导SiC二极管的空间应用,在研究器件加固技术的同时,应用加固技术不可忽略。
SiC二极管通常在电源系统中起整流、续流的作用,一旦因单粒子效应而发生失效,会对整个系统造成致命性的危害。传统的Si基器件,对于单粒子烧毁、单粒子锁定等单粒子效应通常会采用限流保护、看门狗设计等应用加固措施。对于SiC二极管,限流保护是相对简单可行的应用加固方式,已有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入限流电阻的情况下,SiC二极管的单粒子效应有所减缓,但加限流电阻会大大增加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与其应用方式存在矛盾,故如何选择限流保护的方式成为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监测限流单元的减缓SiC二极管单粒子烧毁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监测限流单元的减缓SiC二极管单粒子烧毁的方法,包括:
计算任务轨道环境的空间粒子LET能谱,根据任务需求确定高能粒子LET阈值;
根据SiC二极管的应用状态,确定最大关态电压;
将高能粒子LET阈值和最大关态电压作为输入条件,开展SiC二极管TCAD单粒子仿真试验,分析确定瞬态电流恢复时长tresume;
根据确定的瞬态电流恢复时长tresume,选用限流延时满足需求的监测限流单元对SiC二极管进行限流保护。
优选的,所述SiC二极管的正极接电源,负极通过监测限流单元接地,所述监测限流单元监测限流的最大延迟时长tdelay<瞬态电流恢复所需要的时长tresume。
优选的,所述监测自主限流单元具有电压、电流监测及限流保护的功能,且电流捕获速度快,限流响应时间短,对于设定的限流值在皮秒量级内响应。
优选的,所述计算任务轨道环境的空间粒子LET能谱包括:采用ForeCAST在轨预计软件,根据任务需求设置轨道参数、选取空间辐射环境模型,计算任务运行轨道航天器内部辐射环境,得到航天器内部粒子LET积分能谱;其中航天器屏蔽厚度通常设置为典型值3mm铝。
优选的,所述根据任务需求确定高能粒子LET阈值包括两种情况:1)根据航天器内部粒子LET积分能谱,若在轨寿命期限内每只器件遇到LET≥75MeV·cm2/mg的粒子数少于1个,则将LET阈值定为37MeV·cm2/mg;2)根据航天器内部粒子LET积分能谱,若在轨寿命期限内每只器件遇到LET≥75MeV·cm2/mg的粒子数等于或多于1个,则将LET阈值定为75MeV·cm2/m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6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