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算力网络路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6944.3 | 申请日: | 2022-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34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方;胡泽妍;王玉婷;刘桂志;李一喆;李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5/12 | 分类号: | H04L4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禹超;黄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路径 分析 方法 装置 设备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算力网络路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针对当前时刻各个服务器节点与各个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资源占用率,均执行下述步骤:根据当前时刻服务器节点与相应的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资源占用率以及门限值,确定当前时刻服务器节点与相应的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对应资源负载场景类型,并根据当前时刻各个服务器与各个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资源占用率、上一时刻各个服务器节点与各个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资源占用率、权重以及门限值,确定当前时刻各个服务器节点与各个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权重。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解决超低时延需求问题的同时,保证算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算力网络路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新型业务应用大量涌现,往往这些新型业务应用通常需要消耗巨大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能耗,目前智能终端设备的计算能力尚且比较有限,电池容量也比较低,无法满足这些新型业务应用的处理需求。因此,提出了云计算,云计算利用虚拟化技术建立超大容量的算力资源池,使得各种应用可以获得所需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软件和平台服务。云计算的出现虽然满足了计算密集型的业务处理需求,但是,某些应用同时具有时延敏感的特性,终端到云端的传输时延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满足这一类应用对于超低时延的需求,为此可以利用边缘计算技术。
然而,边缘计算设备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大量部署,虽然解决了网络中海量数据上传至云计算中心导致的时延过长的问题,但也使得算力资源呈现泛在部署的趋势。一方面,边缘计算节点没有进行有效的协同处理任务,单一节点的算力资源无法满足如图像渲染等超大型的计算密集型任务的算力资源需求,仍然无法解决同时具有计算密集和时延敏感特性的新型业务的超低时延需求问题;另一方面,虽然一些边缘计算节点出现超负载无法有效处理计算任务的情况,但是由于网络负载的不均衡,势必会有一些计算节点仍然处于空闲的状态,导致边缘网络的算力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因此,现有技术无法有效地分析算力网络的路径,进而无法解决超低时延需求问题的同时,保证算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算力网络路径分析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超低时延需求问题的同时,保证算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算力网络路径分析方法,应用于算力网络系统,包括:
获取当前时刻各个服务器节点与各个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资源占用率、上一时刻各个服务器节点与各个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资源占用率以及上一时刻各个服务器节点与各个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权重,所述目标路由节点为所述多个路由节点中与各个服务器节点直连的路由节点;其中,一个服务器节点对应一个目标路由节点;
针对当前时刻各个服务器节点与各个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资源占用率,均执行下述步骤:根据当前时刻所述服务器节点与相应的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资源占用率以及门限值,确定当前时刻所述服务器节点与相应的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对应资源负载场景类型;
根据所述资源负载场景类型、当前时刻各个服务器与各个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资源占用率、上一时刻各个服务器节点与各个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资源占用率、上一时刻各个服务器节点与各个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权重以及门限值,确定当前时刻各个服务器节点与各个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权重;
其中,所述当前时刻各个服务器节点与各个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权重用于确定算力网络最短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门限值包括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所述根据当前时刻所述服务器节点与相应的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的资源占用率以及门限值,确定当前时刻所述服务器节点与相应的目标路由节点之间链路对应的资源负载场景类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69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运输的包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通道半导体吸收光谱测温系统及测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