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解锁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43297.7 | 申请日: | 2022-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7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伯川;曹忠辉;张耀之;张经天;翁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有引力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3 | 分类号: | H01R13/633;H01R13/639;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贾莲莲 |
地址: | 1001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解锁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充电解锁机构,充电解锁机构包括壳体,解锁按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解锁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包括解锁杆和隔挡块,所述解锁按钮按下时,所述隔挡块滑动以释放所述解锁杆,所述解锁杆实现自由转动;电磁锁组件,包括电磁锁和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电磁锁通电时,所述电磁锁推动所述下压组件下压;带动所述解锁杆转动,所述解锁杆末端的金属块接触所述壳体上的金属贴片,实现与金属贴片接触的上方结构的通电。通过解锁按钮释放解锁杆,电磁锁组件带动解锁杆旋转完成接触通电,提高了充电解锁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解锁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充电解锁通常通过机械解锁或者电磁解锁单独实现,或者同时设置机械解锁机构和电磁解锁机构,以便在电磁解锁机构发生故障时能通过机械解锁机构实现充电的解锁,但是其解锁方式仍是由机械解锁机构或者电磁解锁机构单独控制实现的。
现有的充电解锁方式单一,存在误操作导致充电解锁的可能,安全性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充电解锁机构,通过解锁按钮和电磁锁组件的共同工作实现充电的解锁,提高了安全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解锁机构,包括壳体,
解锁按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解锁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包括解锁杆和隔挡块,所述解锁按钮按下时,所述隔挡块滑动以释放所述解锁杆,所述解锁杆实现自由转动;
电磁锁组件,包括电磁锁和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电磁锁通电时,所述电磁锁推动所述下压组件下压;
所述下压组件下压带动所述解锁杆转动,所述解锁杆末端的金属块接触所述壳体上的金属贴片,实现与所述金属贴片接触的上方结构的通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解锁机构,所述壳体内部设置第一凹槽,在所述解锁按钮按下后,所述解锁按钮推动所述隔挡块沿所述第一凹槽滑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解锁机构,所述隔挡块上设置有隔挡部,所述隔挡部与所述解锁杆抵接,阻止所述解锁杆转动,在所述隔挡块滑动时,所述解锁杆与所述隔挡部分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解锁机构,所述壳体上设置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与所述解锁杆转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解锁机构,所述壳体有多个侧板组成,所述侧板上开有通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解锁机构,所述下压组件包括下压块和下压杆,所述下压块沿所述壳体滑动,所述下压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压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解锁杆滑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按钮下方设置楔形块,所述楔形块推动所述隔挡块滑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下压组件下压时,所述下压杆沿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带动所述解锁杆转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解锁机构,所述壳体上设置盖体,所述下压块设置于所述盖体内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解锁机构,还包括货架,所述电磁锁安装在所述货架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有引力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电有引力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432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