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轴承绕线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50451.3 | 申请日: | 202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91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原口仁志;林健太郎;村山聪;森成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A01K89/01 | 分类号: | A01K89/0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泽洲;吴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绕线轮 | ||
本发明提供能够缓和与离合器凸轮的设计相关的限制的双轴承绕线轮。双轴承绕线轮(1)具备绕线轮主体(3)、卷筒(5)、手柄(7)、离合器操作部件(9)、离合器控制机构(17)。离合器操作部件相对于绕线轮主体在第1位置、第2位置、位于第1位置及第2位置之间的第3位置之间移动。离合器控制机构具有离合器爪(47)、离合器凸轮(49)。离合器凸轮被离合器爪推压,由此,仅沿既定的第1方向旋转。在离合器操作部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的情况下,第1推压部(63a)推压第1被推压部(69a)。在离合器操作部件从第3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的情况下,第2推压部(63b)推压第2被推压部(69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轴承绕线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双轴承绕线轮具备将手柄的旋转力相对于卷筒传递及切断的离合器机构、通过离合器操作部件的操作将离合器机构切换成传递状态及切断状态的离合器控制机构。
该结构中,使离合器操作部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由此,离合器凸轮旋转,离合器控制机构将离合器机构交替地切换成传递状态及切断状态。该情况下,在离合器机构为传递状态的情况和离合器机构为切断状态的情况的两方的情况下,离合器操作部件被配置于第1位置。
专利文献2的双轴承绕线轮与专利文献1的双轴承绕线轮相同地具备离合器机构和离合器控制机构。离合器控制机构具有离合器爪和离合器凸轮。
该结构中,离合器爪具有一个爪尖。离合器操作部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的情况下,离合器爪的爪尖推压离合器凸轮的棘轮齿。由此,离合器凸轮旋转,离合器控制机构将离合器机构从传递状态切换成切断状态。离合器机构为切断状态的情况下,离合器操作部件被配置于位于第1位置及第2位置之间的第3位置。
离合器操作部件从第3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的情况下,离合器爪的爪尖推压离合器凸轮的第1定位部。由此,离合器凸轮旋转,离合器控制机构将离合器机构从切断状态切换成传递状态。离合器机构为传递状态的情况下,离合器操作部件被配置于第1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185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914052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双轴承绕线轮中,离合器机构为传递状态的情况和离合器机构为切断状态的情况的两方的情况下,离合器操作部件配置于第1位置,所以垂钓者从离合器操作部件的位置观察难以判断离合器机构的状态。此外,离合器机构为切断状态的情况下离合器操作部件配置于第1位置时,垂钓者用于进行拇指动作的空间变窄。
专利文献2的双轴承绕线轮中,离合器机构为切断状态的情况下,离合器操作部件配置于位于第1位置及第2位置之间的第3位置,所以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产生的问题被解决。然而,专利文献2的双轴承绕线轮中,需要仅借助一个爪尖推压离合器凸轮的棘轮齿及离合器凸轮的第1定位部,所以为了增加在离合器凸轮的外周配置的棘轮齿及第1定位部,需要使离合器凸轮大径化。或者,难以在不改变棘轮齿及第1定位部的数量的情况下使离合器凸轮小径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缓和与离合器凸轮的设计相关的限制的双轴承绕线轮。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具备绕线轮主体、卷筒、手柄、离合器机构、离合器操作部件、离合器控制机构。卷筒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绕线轮主体旋转。手柄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绕线轮主体旋转。离合器机构设置于卷筒及手柄之间。
离合器操作部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绕线轮主体移动。离合器操作部件能够相对于绕线轮主体在第1位置、第2位置、位于第1位置及第2位置之间的第3位置之间移动。
离合器控制机构具有离合器爪和离合器凸轮。离合器爪设置于离合器操作部件。离合器凸轮被离合器爪推压,由此,仅沿既定的第1方向旋转。离合器控制机构通过离合器凸轮的旋转控制离合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504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