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51016.2 | 申请日: | 202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1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杉本智博;山西裕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00 | 分类号: | B62D65/00;B62D6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100004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5号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工序:车体成型工序,根据所述车体的成型参数成型所述车体;第一测量工序,对所述车体进行测量,而得到关于所述车体侧安装部的车体安装参数;将所述车体安装参数与预设的车体安装参数基准进行比较,在二者相匹配时,执行组装工序;组装工序,根据所述车体安装参数和关于所述零部件侧安装部的零部件安装参数将所述零部件组装在所述车体上;第二测量工序,测量组装状态下的所述零部件相对于所述车体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调整所述车体的成型参数中的所述车体侧安装部的成型参数。采用本发明,能够提高组装效率,提高组装精度,能够顺利地实现组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组装过程中,例如对于尾门的安装,以往是通过人工将尾门安装在车体上,然而这种方式人工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有一种方法能够实现自动安装。在自动安装时,需要保证安装的精度。现有技术大多是在组装工序现场对零部件以及车体进行测量,并基于测量数据进行自动组装的计算并完成组装。
然而,现实中,量产出来的车身和尾门会相对于模具发生一些变化,并非与模具完全一样,比如安装位点会相对于模具出现偏差等情况,当偏差值较大时,则会导致尾门和车身无法顺利组装的情况。此时就会导致产线停止或需对车身或尾门进行补修,导致返工次数高,整体组装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效率、提高组装精度,顺利实现组装的车辆的组装方法。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制造方法,所述车辆包括车体与零部件,所述车体具有车体侧安装部,所述零部件具有零部件侧安装部,所述零部件侧安装部安装在所述车体侧安装部上,车辆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工序:车体成型工序,根据所述车体的成型参数成型所述车体;第一测量工序,对所述车体进行测量,而得到关于所述车体侧安装部的车体安装参数;将所述车体安装参数与预设的车体安装参数基准进行比较,在二者相匹配时,执行组装工序;组装工序,根据所述车体安装参数和关于所述零部件侧安装部的零部件安装参数将所述零部件组装在所述车体上;第二测量工序,测量组装状态下的所述零部件相对于所述车体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调整所述车体的成型参数中的所述车体侧安装部的成型参数。
采用如上方法,将通过所述第一测量工序得到的所述车体安装参数与预设的车体安装参数基准进行比较,在二者相匹配时,执行所述组装工序。也就是说,某个车体的组装工序的执行以测量得到的车体安装参数与其基准匹配为条件,如果车体的安装参数与预设的车体安装参数基准不匹配,则不会对该车体执行组装工序。如此,可以避免在实际执行组装时才发现无法实现组装,能够保证组装作业的顺利执行。另外,采用如上方法,在车体和零部件组装后,测量零部件相对于车体的位置信息,明确零部件与车体的组装倾向,如向某一方向倾斜、偏移等,并根据该位置信息调整车体成型工序中作为依据使用的车体侧安装部的成型参数,从而,在以后的车体的成型中,使用调整后的成型参数来成型,如此,使得成型后的车体更为接近于组装的标准状态,能够抑制车体和零部件不能实现组装的情况的发生,提高组装精度,能够顺利地实现组装。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将通过所述第一测量工序得到的所述车体安装参数与预设的车体安装参数基准进行比较,在二者不匹配时,根据所述车体安装参数与所述车体安装参数基准调整所述车体成型工序中的设备对所述车体进行修正。
如此,可在车体成型后通过车体安装参数与预设的车体安装参数基准的比较,判断成型后车体是否达到组装要求,若未达到组装要求时能及时被发现并进行及时修正,从而防止未达到组装要求的车体进入组装工序,保证进入组装工序的车体都能实现顺利组装,防止因无法组装导致的产线停止等情况,提高了整体的组装效率。
作为第一方面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二者相匹配为所述车体安装参数与预设的车体安装参数基准的差值在预设阈值以内;和/或所述二者不匹配为所述车体安装参数与预设的车体安装参数基准的差值在预设阈值以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510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