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融合通信系统和跨域互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52688.5 | 申请日: | 202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55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涛;刘申;高利利;刘全占;杨国瑞;焦利彬;马彦恒;毛岗军;柴霁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61/25;H04L65/1104;H04L67/02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曲佳颖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融合 通信 系统 互通 方法 | ||
1.一种分布式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于企业自建的有线专网的一级融合通信系统、二级及以下融合通信系统以及独立园区融合通信系统,一级融合通信系统与二级及以下融合通信系统通过专用独立有线网络建立数据通信,一级融合通信系统和二级及以下融合通信系统与独立园区融合通信系统通过运营商VPDN专线互通,其中:
一级融合通信系统包括:
布置于一级机房的防火墙,用于网络边界的安全划分、网络安全防护和网络安全事件监测,还用于网络地址转换,实现公网与专用地址映射和转换;
布置于一级机房的会话边界控制设备,用于实现基于SIP协议的音视频业务的NAT穿越;
布置于一级机房的融合通信服务器,用于布置于一级用户办公区域计算机上的融合通信桌面终端以及布置于全系统用户移动终端上的融合通信移动版终端的接入控制,用于实现一级用户之间音视频通话、音视频会议、监控调看、即时消息、文件传输、用户管理、联系人管理和群组管理融合通信业务,并与各下级以及独立园区融合通信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以实现一级用户与其他用户的业务互通;
布置于用户办公区域计算机上的融合通信桌面终端,用于通过接入本级融合通信服务器与各级终端互联互通,实现融合通信各项功能的操控和呈现;
布置于用户移动终端上的融合通信移动版终端,用于经防火墙并通过会话边界控制设备进行SIP协议地址转换后,注册到一级融合通信服务器与各级终端互联互通,实现融合通信各项功能的操控和呈现;
二级及以下融合通信系统包括:
布置于二级机房的融合通信服务器,用于实现本级音视频通话、音视频会议、监控调看、即时消息、文件传输、用户管理、联系人管理和群组管理,并与上级或下级融合通信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以及用于无单独部署融合通信服务器的园区内融合通信桌面终端的接入及业务提供;
布置于用户办公区域计算机上的融合通信桌面终端,用于通过接入本级融合通信服务器与各级终端互联互通,实现融合通信各项功能的操控和呈现;
独立园区融合通信系统包括:
布置于园区机房的融合通信服务器,用于实现本级音视频通话、音视频会议、监控调看、即时消息、文件传输、用户管理、联系人管理和群组管理,并经过无线接入设备、防火墙以及会话边界设备与上级融合通信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经过无线接入设备与平级融合通信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以实现本级用户与上级或平级用户的业务互通;
布置于用户办公区域计算机上的融合通信桌面终端,通过接入园区内融合通信服务器或经无线接入设备、防火墙以及会话边界设备接入二级融合通信服务器接入融合通信系统,用于实现融合通信各项功能的操控和呈现;
布置于园区机房或用户办公区域的无线接入设备,用于实现接入运营商公网,以及实现公网与专用地址映射和转换,还用于实现基于SIP协议的NAT穿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级融合通信系统向各级融合通信系统下发包含各服务器外网地址、各服务器内网地址和各设备地址信息的组织机构列表,在有线专网中,一级融合通信系统与二级及以下融合通信系统之间以及二级及以下融合通信系统之间进行互通时,直接通过查询组织机构列表,利用内网地址进行互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防火墙的NAT功能,实现公网与有线专网之间的网络隔离,在防火墙中建立有公网地址资源池,且公网地址与有线专网内的融合通信服务器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没有部署有线专网的园区,融合通信系统通过无线接入设备自动拨号利用VPN接入运营商网络,通过相关安全保密设备实现与有线专网的互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布式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无线接入设备包括内网路由模块和外网路由模块,内网路由模块用于实现路由、交换、DHCP和NAPT处理;外网路由模块用于实现路由、交换、NAT、SIP协议和NAT穿越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5268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