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储能系统一次调频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63909.9 | 申请日: | 202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33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肖清明;李旭涛;于大海;任勇;李琰;丁振宇;艾东平;李文锋;摆世彬;马晓光;陶向宇;薛飞;黄兴;李宏强;霍成祥;张健;王超;张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8 | 分类号: | H02J3/48;H02J3/30;H02J3/24;H02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翟磊 |
地址: | 750001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系统 一次 调频 控制 方法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储能系统一次调频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包括:确定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燃煤发电机组当前具备的调节能力,其中,所述调节能力包括:向上调节能力和向下调节能力;根据获得的电网的当前实际频率偏差,计算得到所述电网所需的负荷调节功率;根据所述燃煤发电机组具备的调节能力的类型,控制所述飞轮储能阵列的转速,并控制所述飞轮储能阵列根据所述负荷调节功率进行一次调频。本发明可提高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又保证了调频量,减少燃煤发电机组高调门频繁动作,减少燃煤发电机组高调门阶跃动作带来的功率波动,减少燃煤发电机组的煤耗,提高飞轮储能阵列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储能系统调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储能系统一次调频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煤电机组的一次调频控制基本都是采用机组锅炉及汽机蓄热能力,通过汽轮机高调门响应频率动作,满足一次调频要求。这种方式需要汽轮机的高调门需要具备快速反映速度,具备高强度的耐受能力,具备一定的节流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新能源占比正逐渐增大,电网频率变化显著增多,燃煤机组一次调频的频度及范围大幅增加。正常燃煤机组投入一次调频为机组的60%额定功率及以上,目前逐步延伸到燃煤机组深度调峰区间。
飞轮储能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快速响应能力,可满足电网一次调频特性需求,但飞轮储能容量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煤电一次调频幅值要求。目前飞轮储能参与一次调频的现有技术主要集中在当电网出现频差后的一次调频的控制逻辑,采用飞轮储能与燃煤机组同时参与调频方式。这种方式未结合电网实际情况,以及未考虑飞轮储能与煤电一次调频各种特点,无法充分发挥两者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储能系统一次调频控制方法、介质及系统,以解决现有一次调频技术未考虑飞轮储能与煤电一次调频各种特点,无法充分发挥两者优势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混合储能系统一次调频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燃煤发电机组当前具备的调节能力,其中,所述调节能力包括:向上调节能力和向下调节能力;
根据获得的电网的当前实际频率偏差,计算得到所述电网所需的负荷调节功率;
根据所述燃煤发电机组具备的调节能力的类型,控制所述飞轮储能阵列的转速,并控制所述飞轮储能阵列根据所述负荷调节功率进行一次调频。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储能系统一次调频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混合储能系统一次调频控制系统,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可提高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又保证了调频量,减少燃煤发电机组高调门频繁动作,减少燃煤发电机组高调门阶跃动作带来的功率波动,减少燃煤发电机组的煤耗,提高飞轮储能阵列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储能系统一次调频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混合储能系统一次调频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639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