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阵列的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66235.8 | 申请日: | 202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30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洁;刘冠东;王传智;王伟豪;张汝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之江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H01L23/473 | 分类号: | H01L23/473;H01L23/373;B81C1/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11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多孔 微流道 散热 结构 阵列 封装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集成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阵列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封装结构包括芯片阵列(13)、晶圆基板(1)和PCB供电板(14);
所述晶圆基板(1)包括纳米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4)阵列和信号传递部分;
所述纳米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4)包括微通道(5)、纳米多孔结构壁(8)和微流道盖板(9);所述纳米多孔结构壁(8)为连续且开放的拓扑结构;微流道盖板(9)上设置有进液口(10)和出液口(11)以供冷却液的进出,所述冷却液经进液口(10)进入,在微通道(5)和纳米多孔结构壁(8)内流动;
所述信号传递部分包括垂直分布的硅通孔(2)、再布线层(3)和焊盘(12),三者处于芯片阵列(13)和PCB供电板(14)之间能够使芯片阵列(13)之间,以及与PCB供电板(14)间的电信号互连;
所述纳米多孔结构壁(8)由铜层(6)和锌层(7)在高温退火和脱合金后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纳米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阵列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圆基板(1)上的纳米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4)相互独立的方式阵列,且位于芯片阵列(13)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纳米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阵列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4)设置有纳米多孔结构壁(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纳米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阵列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5)的宽度范围为20~50μm,高度范围为80~100μm,间距范围为20~50μm,纳米多孔结构壁(8)的宽度范围为2~3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纳米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阵列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多孔结构壁(8)为连续,开放的,空间随机分布的多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纳米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阵列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根据不同芯片的功耗,所述纳米多孔结构壁(8)的孔隙直径是100~200n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纳米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阵列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多孔结构壁(8)的材料为金属,最好是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纳米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阵列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盖板(9)是通过铜锡焊料和微流道(5)键合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纳米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阵列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盖板(9)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10.一种集成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阵列的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晶圆基板(1)正面上利用光刻、深刻蚀工艺刻蚀深孔,再利用沉积和电镀工艺生长铜来填充深孔,完成硅通孔制备;电镀的绝缘层、阻挡层和种子层所用材料分别为二氧化硅,氮化镓和铜;
步骤二:利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将晶圆基板(1)表面多余的铜磨去,经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二氧化硅钝化层,再利用光刻,刻蚀和大马士革工艺制备再布线层(3);
步骤三:在晶圆基板(1)上进行光刻和蚀刻工艺制作平行的矩形通道阵列,在微通道(5)底面和侧壁面电镀沉积生长铜;
步骤四:在铜基的微通道(5)壁面上通过化学镀生长锌;具体地,其化学镀工艺是:利用含3g锌粉的化学镀液和5M的氢氧化钠溶液,其温度设置为50℃,其时间范围为1~3h,在微通道壁面经过高温退火来制备铜-锌合金层;其退火的条件具体为:退火温度范围为150℃~500℃,退火时间范围为0.5~1h,其保护气体为氩气;
步骤五:在室温下将晶圆基板(1)放置于1.5M氢氧化钠溶液中,对微通道(5)壁面进行脱合金反应,时间范围为10~24h,去除掉微通道(5)壁上铜锌合金的锌成分,得到铜基多孔微通道(5);所述铜基多孔微通道中的纳米多孔结构壁(8)的孔隙尺寸可通过改变脱合金时间进行设置;
步骤六:提供已刻蚀出液体出入口的微流道盖板(9),微流道盖板(9)通过铜锡焊料与纳米多孔微流道散热结构(4)键合;
步骤七:利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将再布线层(3)与微流道盖板(9)磨平至同一高度;
步骤八:用光刻,刻蚀,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微流道盖板(9)和再布线层(3)表面沉积金属铝来制作基板顶部焊盘(12);
步骤九:在晶圆基板(1)底部进行第一次临时键合氮化铝载板;晶圆基板(1)与芯片预制件通过热压工艺键合;再进行底填、注塑封装工艺及注塑件减薄;对底部氮化铝载板(15)进行解键合;
步骤十:在注塑件(16)顶部进行第二次临时键合氮化铝载板(15);利用化学机械抛光以及刻蚀工艺将硅通孔(2)背面裸露出;在晶圆基板(1)底部完成焊盘(12)和再布线层(3)制备;对顶部氮化铝载板(15)进行解键合;将晶圆基板(1)的底部焊盘(15)和PCB供电板(14)通过毛纽扣(17)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之江实验室,未经之江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6623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