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烟热回收管道回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568459.2 | 申请日: | 202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7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虎;何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佳朗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4C15/20;F24C13/00;F24F7/04;F24F13/30;F24F11/64;F24F11/65;F24F11/85 |
代理公司: | 成都为知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67 | 代理人: | 李汉强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烟 回收 管道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油烟热回收管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油烟热回收管道包括管道结合体、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覆在管道结合体外部,所述管道结合体包括重叠贴合设计的油烟管道、新风管道、循环水管,其中新风管道被油烟管道和循环水管夹装在中间,在油烟管道、新风管道、循环水管中安装热管,热管同时穿透油烟管道与新风管道之间的隔板以及新风管道与循环水管之间的隔板,将油烟管道中的油烟热量传递给新风管道中的新风以及循环水管中的水,油烟管道下端作为油烟进口连接油烟机,油烟管道上端排放油烟;新风管道下端作为新风进风口,在新风管道的中后端连接热风管作为热风出口;循环水管下端连接下水箱,循环水管上端连接上水箱和锅炉,上水箱和锅炉连通,循环水管上连接热水管作为热水出口,在油烟管道出口位置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油烟排出时的温度;新风管道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新风排出时的温度;循环水管上部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对流出上水箱以及锅炉的水温进行监测,循环水管与下水箱、上水箱、锅炉之间均设置有阀门控制连通,上水箱、锅炉之间通过阀门控制连通,阀门均采用电磁阀控制;下水箱、上水箱、锅炉中均设置有液位计用于监测液位;设置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接收温度数据,控制系统连接所有电磁阀以及水泵,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温度数据控制水泵工作从而控制循环水管中水的流速,控制阀门开关控制循环水循环,控制系统连接液位计控制液位以及循环水的流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烟热回收管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下水箱连接水泵后连接循环水管,对下水箱的水进行增压,下水箱连接有净化设备,用于对进入下水箱的水源进行过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烟热回收管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新风管道下端与油烟管道接触位置设置有喷头,喷头穿透新风管道与循环水管之间的隔板连通循环水管;在新风管道上靠近热风管位置配套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烟热回收管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油烟管道底部设置有排油槽,排油槽上安装排油阀,用于排废弃油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烟热回收管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结合体为一体式设计,相邻管道之间完全封闭,在油烟管道内部以及热管表面涂覆疏油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烟热回收管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为液体式,在管道结合体水平安装时,油烟管道位于最下端方便热管工作,在管道结合体竖直安装时,热管在管道内向油烟管道一侧倾斜安装方便热管工作。
7.一种油烟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油烟热回收管道回收系统,实现下述热回收方法:油烟管道热能回收利用:当需要热新风且油烟热能足够时,油烟管道以及新风管道工作,若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排出温度较高,同步启动循环水管,由水泵将下水箱中的净化水向上水箱中输出,将富余热量用于加热循环水,此时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反馈,控制系统控制水泵工作从而控制循环水流速,避免循环水流速过快导致新风温度降低;当不需热新风时,控制系统控制循环水管中的阀开启且新风系统的风机关闭,此时油烟管道及循环水管工作,新风管道停止工作,将烟油管道中的热量全部用于加热循环水管中的循环水;
循环水热量回收利用:当需要热新风、油烟管道热量不足、上水箱或下水箱或锅炉中冗余超过使用需求的热水时,利用循环水对新风进行加热;循环水同时用于生活热水,通过热水管进行排出;循环水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直接排出,循环水温度达不到设定温度时,通过锅炉二次加热后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佳朗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佳朗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684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