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空夹层高强钢管约束高强橡胶混凝土组合柱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69229.8 | 申请日: | 202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5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任凤鸣;莫金旭;赖勉亨;冯伟光;田时雨;郭绍祖;熊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2 | 分类号: | E04C3/32;E04C3/34;C04B28/00;C04B20/02;C04B18/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王庞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夹层 高强 钢管 约束 橡胶 混凝土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夹层高强钢管约束高强橡胶混凝土组合柱。该组合柱包括外层高强钢管、夹层高强橡胶混凝土、内层高强钢管三部分组成。所述的高强橡胶混凝土是指通过改性技术、级配优化制备得到抗压强度大于50MPa的高强橡胶混凝土,填充于外层高强钢管和内层高强钢管之间。本发明采用双层高强钢管约束高强橡胶混凝土形成组合柱,确保承载力和刚度的同时减小截面面积,降低混凝土的使用量,减小了结构自重。同时双层钢管对橡胶混凝土提供侧向约束,保证混凝土具有一定耗能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本发明将有效缓解废旧轮胎堆积带来的环境问题,为推动废旧轮胎绿色健康循环利用提供新的动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夹层高强钢管约束高强橡胶混凝土组合柱。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迫切需要新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复杂工况要求。钢管混凝土作为凭借其优异的抗震性能、较高的承载力等被广泛的在超高层、大跨桥梁中使用。普通钢管混凝土结构屈服强度低,在荷载作用下更易发生局部屈曲。通常,钢材价格的增长速度低于其强度的增加速度,更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强度的钢材。同时,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截面面积较大,将消耗更大体积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消耗将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天然骨料的消耗更大,不符合“双碳”政策。另一方面,混凝土强度越高,脆性越明显,破坏过程越突然。而采用橡胶粉对天然骨料取代后,将显著改善其韧性和耗能性能。但由于其组成成分和天然骨料的区别,将对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当前橡胶混凝土的应用还处于非主要结构构件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空夹层高强钢管约束高强橡胶混凝土组合柱,采用双层高强钢管约束高强橡胶混凝土形成组合柱,确保该组合柱具备承载力和刚度的同时减小截面面积,降低了混凝土的使用量,减轻了结构自重。采用橡胶颗粒对天然骨料进行部分取代能提高普通混凝土的耗能能力、改善普通混凝土的脆性。而且双层高强钢管对橡胶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将进一步提高橡胶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能。该发明的提出还能缓解废旧轮胎堆积带来的环境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空夹层高强钢管约束高强橡胶混凝土组合柱,包括外层高强钢管、内层高强钢管和夹层高强橡胶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外层高强钢管截面形状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厚度小于30mm,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而设置。
优选地,所述内层高强钢管截面形状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厚度小于30mm,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而设置。
优选地,所述高强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超过50MPa。
优选地,所述高强橡胶混凝土的制备方式包括表面改性处理、优化橡胶粉取代粒径、降低水灰比以及采用辅助胶凝材料。
其中,双层高强钢管混凝土将为高强橡胶混凝土提供侧向约束和永久模板,进一步提高其力学和耐久性能。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空夹层高强钢管约束高强橡胶混凝土组合柱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NaOH溶液或者KMnO4溶液对橡胶粉进行改性处理,制备含橡胶粉的细骨料,其中改性橡胶粉取代天然细骨料中1.18-2.36mm的部分,取代率为细骨料体积的5%,;
步骤2:固定内层高强钢管和外层高强钢管;
步骤3:将含橡胶粉的细骨料、粗骨料、胶凝材料分别倒入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均匀;随后加入水、减水剂继续搅拌,得到高强橡胶混凝土;
步骤4:将制备得到的高强橡胶混凝土立即倒入外层钢管和内层钢管之间,充分振捣,完成浇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692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