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导电高强度镀铜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73288.2 | 申请日: | 202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1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乔琨;张国栋;狄成瑞;蔡珣;杨维壮;朱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5D3/38 | 分类号: | C25D3/38;C25D7/06;C25D21/16 |
代理公司: | 烟台钧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40 | 代理人: | 高峰 |
地址: | 26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强度 镀铜 碳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电高强度镀铜碳纤维的制备方法:1)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烧蚀,清洗,干燥,得表面氧化的碳纤维;2)将硫酸铜、柠檬酸钠、酒石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水混合,配置电镀液;3)将表面氧化的碳纤维作为阴极,铜片为阳极,在电镀液中进行电镀,用去离子水中清洗至中性,在真空烘箱中干燥,得镀铜碳纤维;4)将镀铜碳纤维在氮气保护下以退火,冷却。本发明对碳纤维进行表面烧蚀氧化处理,使碳纤维表面出现适宜的粗糙度,提高镀层与碳纤维界面结合力,退火处理解决铜时镀层质量差、缺陷多、易于剥落的问题,退火后镀层致密均匀,降低电阻率和孔隙率,应力集中点减少,力学性能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纤维,尤其涉及一种高导电高强度镀铜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膨胀系数、低密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轮船、体育用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同时,使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所制备的导电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等优点,具有取代传统金属材料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碳纤维属于非金属纤维,其电阻率远高于金属,从而使得该材料的导电性、电磁屏蔽效果较差,因此需要提高碳纤维的导电性。
碳纤维金属化是提高碳纤维导电性能的有效途径,金属化还可以解决碳纤维与金属基体间润湿性和相容性差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已经使用银、铜、镍、锌、铂等金属来涂覆改性碳纤维。其中,铜具有价格低廉、导电性高的优点,使用较多。目前,在诸多金属化工艺中,电镀是制备金属化碳纤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使用电镀与化学镀改性碳纤维的方法制备出的铜/碳复合材料中电镀铜层在碳纤维上的附着力高,镀铜碳纤维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导线材料,与传统金属材料导线相比,具有质量轻,机械强度高,载容量大等优点。然而,电镀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电镀过程中气体的产生以及杂质的掺入,会导致电镀铜层产生明显的缺陷,镀层形成时温度较低,界面结合强度较低,电镀铜层疏松、容易剥落,导致镀铜碳纤维的导电性不理想,力学性能提升也不及预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镀铜碳纤维镀层缺陷明显导致无法实现预期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电高强度镀铜碳纤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在400~500℃下烧蚀20~40min,清洗,干燥,得表面氧化的碳纤维;2)将硫酸铜、柠檬酸钠、酒石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水混合,配置电镀液;3)将步骤1)表面氧化的碳纤维作为阴极,铜片为阳极,在步骤2)配置的电镀液中进行电镀,将电镀后的碳纤维用去离子水中清洗至中性,在真空烘箱中干燥,得镀铜碳纤维;4)将步骤3)所得镀铜碳纤维在氮气保护下以8~12℃/min升温至400~600℃退火10~40min,冷却后制得高导电高强度镀铜碳纤维。
碳纤维根据原材料的不同可分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其中,粘胶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的综合性能相比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较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原丝可通过条件可控的聚合工艺精准制备所需指标的聚丙烯腈,所得聚丙烯腈分子量高且分布窄,碳化后获得的碳纤维分子缺陷少,纤维的力学性能优异,因此本发明采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进行烧蚀,所用聚丙烯腈碳纤维的规格为6~12k,单丝直径为4~10μm。
具体地,步骤2)配置的电镀液中控制硫酸铜的浓度为50g/L、柠檬酸钠的浓度为80~100g/L、酒石酸钠的浓度为1~5g/L、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为0.1~0.6g/L;步骤3)中,铜片的尺寸为80×20×1mm;电镀液温度为30~60℃,电镀电压为4~8V。
本发明对碳纤维进行表面烧蚀氧化处理,使碳纤维表面出现适宜的粗糙度,有利于提高镀层与碳纤维表面的界面结合力;退火处理有效解决了碳纤维镀铜时镀层质量差、缺陷多、易于剥落等问题,退火后碳纤维与镀层结合紧密,镀层致密均匀,降低了铜组织之间的接触电阻,为电子提供了更好的传导路径,电阻率降低,导电性比未退火镀铜碳纤维显著提高,退火后孔隙率降低,提高镀铜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退火后铜层缺陷减少,应力集中点减少,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732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弹性体的单驱双控型装配夹持装置及夹持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旋流除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