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SM命令的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74050.1 | 申请日: | 202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81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根;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赵阳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sm 命令 处理 方法 系统 装置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DSM命令的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后置存储器中,设置用于存储DSM命令的缓存区;前置存储控制器将DSM命令按照预设规则拆分为多个逻辑块地址,并以队列形式发送至后置存储器,后置存储器接收到后,将其存储在缓存区中;后置存储控制器在缓存区通过命令逻辑融合,进行逻辑块地址的同步,并在传输总线上放置发往前置存储控制器的响应指令和反馈信号;前置存储控制器通过传输总线接收后置存储控制器的响应指令和反馈信号;执行完成后,前置存储控制器回馈DSM命令结束。本发明有效缩短了DSM命令的响应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DSM命令的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服务器以功能类别分为存储服务器,计算服务器等。顾名思义,存储服务器主要用于数据存储,存储技术又可以分为冷存储、温存储和热存储,通俗的说,热存储一般指访问比较活跃的存储,冷存储相对于热存储来说的,一般指访问不太频繁的存储,温数据是介于前两种情况之间的数据。例如:一个月内拍的照片,可能还经常访问,属于热存储信息;几年前的照片,很久不访问,属于冷存储信息。
近年来短视频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各大短视频公司均为用户提供在线录制、美化,和编辑等服务,这些服务除计算型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和调度外,仍需要大量的高速存储器进行数据的读写等操作。虽然已经发展了更高瓶颈的数据IO带宽和分布式存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峰值压力,但是服务器面临着庞大用户群体以及用户激增的趋势,无疑给当下带来更大的潜在挑战。
传统的存储器存储技术在DSM(Dataset Management,数据集管理)指令响应上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主机使用DSM命令指示逻辑块范围的属性。其中属性包括读取或写入数据的频率,访问大小以及可用于优化性能和可靠性的其他信息。兼容的控制器可能会根据提供的信息选择不采取任何措施。如图1所示的一种在Discard Online模式下的DSM命令格式,每个DSM命令由256个4KB的LBA组成。其运行原理如下:
前置存储控制器(FE)会将DSM命令中的256个4KB LBA逐个发送给后置存储控制器BE进行数据同步LOCK,数据处理,指令完成后响应反馈进行UNLOCK,进而完成整个指令,直到256个4KB LBA处理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DSM时长应对冷存储,温存储是足够的,但是应对庞大用户群体瞬时在线处理场景时,会出现前置存储控制器和后置存储控制器处理响应超时,带来存储异常,在用户终端会提示用户任务处理超时,甚至出现数据损坏或丢失的致命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SM命令的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缩短了DSM命令的响应时间。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DSM命令的处理方法,包括:
在后置存储器中,设置用于存储DSM命令的缓存区;
前置存储控制器将DSM命令按照预设规则拆分为多个逻辑块地址,并以队列形式发送至后置存储器,后置存储器接收到后,将其存储在缓存区中;
后置存储控制器在缓存区通过命令逻辑融合,进行逻辑块地址的同步,并在传输总线上放置发往前置存储控制器的响应指令和反馈信号;
前置存储控制器通过传输总线接收后置存储控制器的响应指令和反馈信号;执行完成后,前置存储控制器回馈DSM命令结束。
进一步,所述在后置存储器中,设置用于存储DSM命令的缓存区包括:使用逻辑块技术为后置存储控制器设置缓存区,用于整条DSM命令的存储和逻辑融合。
进一步,所述前置存储控制器将DSM命令按照预设规则拆分为多个逻辑块地址,并以队列形式发送至后置存储器,后置存储器接收到后,将其存储在缓存区中,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74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