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低维半导体材料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75582.7 | 申请日: | 202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81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包文中;盛楚明;孙正宗;童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335 | 分类号: | H01L21/335;H01L29/12;H01L21/223;H01L21/283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等离子体 处理 半导体材料 晶体管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低维半导体材料晶体管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提供低维半导体材料结构的工件并制备成样品;在真空腔室中通入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与源极/漏极接触区域的低维半导体材料发生反应;原位真空沉积电极,形成低维半导体材料与电极的源极/漏极接触区域;最后进行剥离工艺,完成晶体管的制备。本发明可降低低维半导体材料与电极的源极/漏极接触区域的界面态缺陷密度、费米钉扎效应,提高晶体管的开态电流密度,并增加半导体材料晶圆上芯片元器件的可靠性和器件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低维半导体材料晶体管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由部分电离的带电原子核、电子以及未电离的中性粒子集合组成,整体呈中性,其在半导体技术领域主要应用是刻蚀及表面清洁,衍生出的等离子体加工也是一种成熟的材料加工工艺,基于提升低维半导体材料晶圆上芯片元器件可靠性和良率的等离子体加工工艺也逐渐被证实具有有效性。同时,基于低维半导体材料所制备的晶体管理论上具有高器件迁移率和开态电流密度,然而实际结果却与理论数值相差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形成了较高的电极接触势垒。常规低维半导体材料晶体管与电极的接触方式是在低维半导体材料表面沉积金属电极,金属和低维半导体材料表面的接触界面可能产生不平整的范德瓦尔斯(vdW)间隙;高能量的金属在部分区域也会进入低维半导体材料晶格形成缺陷;不匹配的等离子体气氛和能量选择也会对亚10 nm厚度的低维半导体材料造成非预期掺杂,或形成非预期缺陷;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源极/漏极接触区域产生金属诱导间隙态(MIGS),不理想的肖特基势垒(SB),从而导致费米能级钉扎(FLP)和高接触电阻(RC)的产生。
因此,期待一种可以有效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高电流密度低维半导体材料晶体管制备方法,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原位真空沉积电极,避免活化的材料表面受杂质的污染;在保持清洁的接触界面条件下沉积电极,从而降低低维半导体材料与电极的源极/漏极接触区域的界面态缺陷密度和费米钉扎效应,提高低维半导体材料晶体管的开态电流密度,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可调,并增加了低维半导体材料晶圆上芯片元器件的可靠性和器件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高电流密度低维半导体材料晶体管制备方法,以有效提升低维半导体材料晶体管的开态电流密度。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低维半导体材料晶体管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提供具有低维半导体材料结构的工件,并制备成样品;具体包括:
用光刻工艺或掩膜版工艺图形化所述低维半导体材料与电极的源极/漏极接触区域,以在源极/漏极接触区域形成窗口,并将样品固定于真空工艺腔室内可移动载物台上;
(2)对真空工艺腔室进行抽真空处理,本底真空度小于5.0E-2 Pa,以清理所述真空工艺腔室内的残余气体
(3)在真空工艺腔室中对低维半导体材料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并原位真空沉积电极,形成低维半导体材料与电极的源极/漏极接触区域;具体流程包括:
(3.1)向所述真空工艺腔室中通入气体,使所述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并与所述源极/漏极接触区域的低维半导体材料发生反应;
(3.2)然后,在所述原位真空下沉积电极,以在所述工艺腔室内形成所述低维半导体材料与电极的源极/漏极接触区域;
(3.3)最后,进行剥离工艺,定义晶体管的沟道,完成晶体管的制备。
可选地,所述低维半导体材料,包括呈半导体属性的零维材料、一维材料或二维材料,所述低维半导体材料的厚度范围为单原子层的亚1 nm至80 nm;所述具有低维半导体材料结构的工件,包含衬底和所述低维半导体材料。
可选地,所述原位真空沉积电极,为等离子体与低维半导体材料发生反应后,关闭气路后的同一真空工艺腔室环境或同为真空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相连的工艺腔室环境,以在所述低维半导体材料与所述电极的源极/漏极接触区域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后原位真空沉积所述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755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