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轧线碎断废料自动落料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77780.7 | 申请日: | 2022-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6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赵鹏;高航;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25/02 | 分类号: | B23D25/02;B23D33/00;B23D25/14;B23Q1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王忠良 |
地址: | 0563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线碎断 废料 自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轧线碎断废料自动落料系统,属于轧线碎断技术领域,包括飞剪机、剪前输送机构和控制系统,飞剪机的结构为焊接结构的剪子箱内装有上下安装在滚动轴承中的两根轴,通过两个齿轮同步传动,剪刃回转臂通过滚动轴承装在剪轴轴头上,剪刃回转臂包括上剪臂和下剪臂,分别在上剪臂和下剪臂上相隔180°安装一宽一窄两剪刃。本发明飞剪上、下刀架均改为一宽、一窄两套剪刃,既满足了正常生产时切头,又满足了工艺事故发生时的碎断,且碎断长度满足废料自动落入废料箱的要求,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人工钩钢时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线碎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轧线碎断废料自动落料系统。
背景技术
轧钢厂设置有某些车间用来进行轧线碎断,主要是切除中间轧件头部缺陷,利于轧件咬入轧机;其次,在后部工序出现工艺事故后,能及时把轧件碎断成短钢料落入废料箱回收。
如果未考虑剪切长度与落料回收装置的配比关系或者设计的不合适,导致剪切钢料无法自动落入下方废料回收装置,需要人工钩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
在剪切时一般使用的是飞剪机,原始刀架设计为单剪刃刀架,碎断长度理论上为刀架回转一周的周长,约1600mm,超过剪切面到剪后导槽端面距离(1080mm),剪切钢料无法顺利落入废料回收装置。若把剪后导槽距离加大,超过碎断长度,则出现由于悬空跨距大,正常通过高温钢料下垂幅度大,导致顶剪后导槽堆钢事故。所以,研究一种轧线碎断废料自动落料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轧线碎断废料自动落料系统,可以既能进行正常生产的剪切,又能在需要碎断时进行合适尺寸的碎断,顺利落入废料回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轧线碎断废料自动落料系统,包括飞剪机、剪前输送机构和控制系统,飞剪机的结构为焊接结构的剪子箱内装有上下安装在滚动轴承中的两根轴,通过两个齿轮同步传动,剪刃回转臂通过滚动轴承装在剪轴轴头上,剪刃回转臂包括上剪臂和下剪臂,其特征在于:分别在上剪臂和下剪臂上相隔180°安装一宽一窄两剪刃。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剪臂的宽刃和下剪臂的宽刃相对应。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剪前输送机构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导槽,所述导槽包括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上在第一导槽下方安装有转辙器,转辙器可带动第一导槽摆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辙器包括气缸,气缸的缸耳和第一导槽相连,第二导槽的下方设置有感应板,感应板下方设置接近开关,气缸和接近开关受控制系统控制。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上剪臂和下剪臂的剪刃回转臂和剪轴之间安装有涨套。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导槽所用材质为耐磨材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申请飞剪上、下刀架均改为一宽、一窄两套剪刃,既满足了正常生产时切头,又满足了工艺事故发生时的碎断,且碎断长度满足废料自动落入废料箱的要求,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了人工钩钢时发生安全事故。在剪前增加转辙器,利用气缸带到导槽摆动,很方便地改变来料的运行方向,实现切换切头和碎断功能。第一导槽设计为耐磨导槽,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轧线断碎废料自动落料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飞剪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是转辙器和第一导槽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777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