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置铁-碳双阳极实现剩余污泥电发酵产氢及蓝铁矿回收的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80007.6 | 申请日: | 202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92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1 |
发明(设计)人: | 刘芝宏;郭政通;岳秀萍;周爱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12M1/00;C12N1/36;C12P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申艳玲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阳极 实现 剩余 污泥 发酵 铁矿 回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内置铁-碳双阳极实现剩余污泥电发酵产氢及蓝铁矿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主体(1),铁片(2),水管(3),碳布(4),集气管(5),密封盖(7),碳刷(8);反应器主体顶部开口;
密封盖密封扣合在反应器主体的顶部开口,水管、集气管由密封盖顶部伸入反应器主体内部,碳布、铁片、碳刷通过铂丝固定后穿过密封盖上的胶塞悬挂在反应器主体内部;水管、集气管以及连杆穿过密封盖的位置均做密封处理;污泥发酵液由水管进入反应器,由水管流出反应器;集气管出口连接气体采样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铁-碳双阳极实现剩余污泥电发酵产氢及蓝铁矿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碳布、铁片和碳刷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保证了足够的阳极和阴极间距,集气管和水管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铁-碳双阳极实现剩余污泥电发酵产氢及蓝铁矿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主体还连接pH监测仪和气体流量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铁-碳双阳极实现剩余污泥电发酵产氢及蓝铁矿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盖的直径为70 mm,高度为10 mm;反应器主体直径为60 mm,高度为82 mm,气孔和水孔以铁阳极孔对称布置,间距为1.5cm;铁阳极孔、生物阳极孔和阴极孔呈三角分布,间距为1.0cm。
5.一种内置铁-碳双阳极实现剩余污泥电发酵产氢及蓝铁矿回收的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内置铁-碳双阳极实现剩余污泥电发酵产氢及蓝铁矿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电发酵体系的接种启动与功能微生物的驯化;
(2)电发酵体系的运行:首先浓缩污泥进行热碱预处理,然后将已经驯化完成的反应器中的另加入铁片作为新的阳极,进行电发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铁-碳双阳极实现剩余污泥电发酵产氢及蓝铁矿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发酵体系的接种启动与功能微生物的驯化,具体操作如下:启动电发酵体系反应器,将新鲜污泥和磷酸缓冲溶液以体积比1:9加入到反应器中进行启动,并加入1.0~1.5 g/L的乙酸驯化功能微生物,将反应器连接电源,检测串联10 Ω电阻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以5~7 d为一个周期,共3~4个周期,3~4周期期间接种污泥,之后运行15~20个周期,每周期运行时长为1~2 d,期间不接种污泥,并将无水乙酸钠浓度调整为0.5~1.0 g/L;直至反应库伦效率达到90 %,电流稳定且高于2 mA,即完成装置的接种启动;
磷酸缓冲溶液的组成如下:浓度:100mM ,成分为NH4Cl:0.62 g/L、KCl:0.26 g/L;Na2HPO4:9.152 g/L;Na2HPO4·2H2O:5.544 g/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铁-碳双阳极实现剩余污泥电发酵产氢及蓝铁矿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浓缩污泥进行热碱预处理,在85 ℃,pH=12.0加热60 min,冷却至室温;将新鲜污泥和热碱预处理后的污泥按体积比1:9混合,并调节pH=7.0,120 rpm,35 ℃发酵4~6 d;启动成功后,将已经驯化完成的反应器中的另加入铁片作为新的阳极,将污泥发酵液和10~60 mmol/L NaCl混合液按体积比1:1投加至反应器并分别调节pH至7.0~8.0,进行为期5~7 d的电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800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