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醇和正丁醛的负压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90240.2 | 申请日: | 202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6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陆兴东;胡永刚;饶财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惠生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00 | 分类号: | B01J3/00;B01J19/00;C07C27/26;C07C29/76;C07C31/08;C07C45/81;C07C47/02 |
代理公司: | 咸宁鸿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9 | 代理人: | 刘喜 |
地址: | 437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醇 丁醛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醇和正丁醛的负压分离方法,属于化合物分离技术领域。在25℃的温度环境下,乙醇的饱和蒸汽压为8±0.2kPa,正丁醛的饱和蒸汽压为14.7±0.2kPa,利用这一特性,将混合物置于该温度和介于两者饱和蒸汽压之间的压力环境下,使饱和蒸气压较大者先行挥发,实现两者的分离。本发明具有分离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合物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乙醇和正丁醛的负压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正丙基二氧七环和噁唑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产生环状加成物,环状加成物在转化维生素B6的过程中会产生乙醇和正丁醛,而正丁醛是做七环的主要原料,所以,在上述工艺的后续过程中,需要将正丁醛和乙醇进行分离,使它们分别进行回收再利用。
众所周知,常温下,正丁醛和乙醇的沸点非常接近,都在78摄氏度左右,且两者互溶,常温下相属性相同,因此,无非利用传统的蒸馏、分馏等热力学工艺进行分离,而萃取、过滤结晶等也不适用连续生产线的需求,因此,如何对此两种化合物进行连续在线分离对生产效率、质量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乙醇和正丁醛的负压分离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乙醇和正丁醛的分离。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乙醇和正丁醛的负压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乙醇和正丁醛混合液置于25℃恒温条件下的负压腔内,对负压腔进行抽真空,控制负压腔压力在9kPa~12kPa之间,使正丁醛在该负压环境下汽化挥发,实现正丁醛和乙醇的分离。
进一步的,分离设备包括负压罐、供液管、出液管、转轴、负压接管,所述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连接负压罐的上下两端,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供液管和出液管内,所述转轴与供液管之间、转轴与出液管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阀结构,所述阀结构包括固定在转轴上的转块和一个固定块,位于供液管内的阀结构的固定块固定在供液管内壁上,位于出液管内的阀结构的固定块固定在出液管内壁上,所述转块上开设有通孔一,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通孔二,同一阀结构的通孔一与通孔二对通时该阀结构处于开启状态;所述转轴旋转过程中,供液管内靠近负压罐一端的阀结构与出液管内靠近负压罐一端的阀结构同时开启,供液管内远离负压罐一端的阀结构与出液管内远离负压罐一端的阀结构同时开启,供液管内的两个阀结构和出液管内的两个阀结构均不同时开启;供液管内的两个阀结构之间形成一暂存腔一,出液管内的两个阀结构之间形成一暂存腔二;所述转轴由一减速电机驱动,所述负压接管连通一真空泵的进气端和负压罐的内腔。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有位于负压罐内的导流转盘;所述导流转盘的直径大于供液管内径,所述导流转盘位于供液管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供液管具有一个位于负压罐内的延伸段,所述负压接管位于延伸段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转盘的上表面具有螺旋导槽,所述螺旋导槽的外端开口。
进一步的,本分离设备还包括一保温管,所述保温管的一端连通负压罐的内腔,所述保温管的另一端连通一保护气储罐,所述保温管上设置有限压阀,所述保温管的中部呈螺旋状嵌于导流转盘内。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管内的保护气为二氧化碳。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罐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通过控制进入负压罐内的保护气的温度来调节负压罐内的温度。
进一步的,通过调节真空泵的压力和限压阀的限制值使负压罐内的压力处于设定值范围内。
在25℃的温度环境下,乙醇的饱和蒸汽压为8±0.2kPa,正丁醛的饱和蒸汽压为14.7±0.2kPa,利用这一特性,将混合物置于该温度和介于两者饱和蒸汽压之间的压力环境下,使饱和蒸气压较大者先行挥发,实现两者的分离。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惠生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惠生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902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