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串联绕组线圈的大功率同步电流调矩永磁耦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92262.2 | 申请日: | 202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0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锡;赵红星;何俊;程启超;余明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K49/10 | 分类号: | H02K49/10;H02K7/00;H02K1/278;H02K1/2791;H02K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串联 绕组 线圈 大功率 同步 电流 永磁 耦合器 | ||
1.一种基于串联绕组线圈的大功率同步电流调矩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输入端组件、永磁转子部分和输出端组件;所述输出端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输入端组件通过所述永磁转子部分与所述输出端组件的一端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串联绕组线圈的大功率同步电流调矩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组件包括外电磁铁转子,所述外电磁铁转子包括电机端半联轴器、外转子电磁铁筒、外转子电磁铁筒铁心和外转子绕组;所述外转子电磁铁筒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外转子电磁铁筒的一端为敞口设置,所述外转子电磁铁筒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端半联轴器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外转子电磁铁筒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外转子电磁铁筒铁心,每个所述外转子电磁铁筒铁心的外壁上均设置有一所述外转子绕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串联绕组线圈的大功率同步电流调矩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电磁铁筒的另一端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排风挡板,所述排风挡板与所述所述外转子电磁铁筒的另一端的端面呈角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串联绕组线圈的大功率同步电流调矩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电磁铁筒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散热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串联绕组线圈的大功率同步电流调矩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转子部分包括永磁体、永磁体固定法兰和永磁体固定筒,所述永磁体固定法兰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永磁体固定筒的一端,所述永磁体固定法兰朝向所述永磁体固定筒的一侧的侧壁、所述永磁体固定筒朝向所述永磁体固定法兰的一侧的侧壁以及所述永磁体固定筒的外侧壁拼接成凹槽,所述凹槽内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固定筒与所述输出端组件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串联绕组线圈的大功率同步电流调矩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固定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风冷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串联绕组线圈的大功率同步电流调矩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组件包括输出轴承座、孔套、轴套、输出轴承端盖、输出轴、圆螺母和轴承端盖;所述输出轴承座的外壁与所述支架相连接,所述输出轴承座沿周向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输出轴贯穿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所述轴套,所述轴套外侧与所述安装通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孔套;所述轴套的两端与所述孔套的两端相平齐;所述轴套和所述孔套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所述输出轴承座朝向所述输入端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轴承端盖,所述输出轴承座远离所述输入端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输出轴承端盖;所述圆螺母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圆螺母用于防止所述轴承的轴向运动;所述输出轴朝向所述输入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永磁转子部分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串联绕组线圈的大功率同步电流调矩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螺母与所述轴承之间设置有止动垫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串联绕组线圈的大功率同步电流调矩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承座朝向所述输入端组件的一端的所述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所述输出轴承座远离所述输入端组件的一端的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串联绕组线圈的大功率同步电流调矩永磁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朝向所述输入端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一轴端压板,所述轴端压板与所述输出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轴端压板用于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永磁转子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922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雷达、侦收、通信一体化集成天线系统及其模式切换方法